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个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概括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材料一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4 .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以及这一制度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023-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三代以来,中央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强化中国集权。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汉书》卷十九

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

——《史记五宗世家》

材料三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念在中国秦汉政治中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景帝剥夺了诸侯的哪些权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三,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4)试评价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
6 . 在中国古代史中,历代统治者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所示图片,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在民族关系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2023-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1-21更新 | 19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9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材料二   始皇为人……专任狱吏……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以上均引自《史记》

材料四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欶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他主张“议帝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体现了“始皇帝”怎样的治国之道?
(3)材料三讨论了哪两种制度?结果如何?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