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作出合理解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1)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依据对比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统一带来的具体变化有哪些?
2023-11-04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国庆检测)历史试题
3 . 如下图为出土秦标准计量器主要分布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A.私营商业迅速发展B.秦朝重视巩固统一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2023-11-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秦朝形势图

   
图2元朝形势图

材料二

时期史实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二年(230)正月,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等入到达夷洲,吴军征服了许多山夷部落
隋代隋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派朱宽到流求招抚当地土著;大业六年(610),流求正式归顺隋朝
南宋平湖(澎湖)已隶属泉州管辖,中国开始对澎湖正式驻军
元代元世祖至元年间,设澎湖巡检司,隶属泉州晋江县
明代明太祖洪武初年,琉球岛中山王受明册封,成为明的藩属,台湾改称为“小琉球”
清代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角度,列举秦朝的举措和元朝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治理台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善①处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变迁图

上图的农牧界线在秦汉时期历经变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逐匈奴,取得今河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的“河南地”,在这块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森林草原地带,设置了44县,并修筑长城,“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7年又迁三万家于北河(今河套乌加河)榆中地区。这两次大规模移民戍边,将农耕区的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不久,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戍边者乘机逃回,匈奴渡河而南,与中原王朝以战国以来的故塞为界。至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又向北移动。

——摘编自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评析战国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动。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巢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跋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在边疆管理方式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3-12-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7 . 《史记》记载,秦朝修筑长 1000 多里直道:“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 抵云阳,堑山眼堙谷,直通之。” 下图是直道形势图,其修筑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匈奴袭击B.保护商路安全
C.获取边郡物资D.平定地方叛乱
2023-12-20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图示为中国古代某朝代形势图的图例说明(部分),该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隋朝D.东汉
2023-10-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币制混乱,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废止六国货币基础上发行了通行全国的货币——半两钱(见下图 )。秦朝此举(     

                      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
A.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B.旨在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C.展示了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D.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法令由一统,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成阳,销以为锺鎵,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徒天下豪富於成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统治是一种支配性权利,是建立在强大外力压迫的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其特点主要有

1)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

2)权力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

3)依靠强制力的威慑。

——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


回答:材料一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为材料二的观点提供佐证?
2022-12-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三明市永安一中、龙岩市漳平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