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距今5 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在这个丛体内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并逐渐于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兼收并蓄的核心。

——摘编自《中华文明起源图谱初现》等

材料二: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汉族是原来居住在中原而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生活的一些民族、部落融合起来而成的人们共同体。当时对于这些民族、部落并没有总的正式名称,现在一般称作华夏族。秦汉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都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提供了物质的和政治的条件。华夏族统一的秦皇朝,其族称曾被称为“秦人”,但是秦朝国祚短,“秦人”的称呼很快为“汉”的称呼所取代。特别是与南海诸国以及中亚、西亚、东亚各国友好交往中,声名远播,“汉”之名遂被他族他国称呼为族名。总之,汉族之名自汉朝始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被恩格斯称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国家形态”。直接民主制,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主权在民,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权限交叉制约,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梭伦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并使之互相制约。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在政治文明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列举该政治设计有效控制“控制者”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3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城邦行政官制的另一个特色是全部行政官员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各种行政官员任期不一,全都由公民大会或其他相应机构直接选出,各自独立对公民大会或其相应机构直接负责。

——摘编自《希腊城邦制度一一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二   自秦朝建立了以“三公九卿”为核心的中央决策与行政管理机构以来,作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第一套比较完各、比较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为以后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备、成热与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瑧完善,皇帝为了便于统治,建立了庞大而完各的官僚机枃自上而下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摘编自黄思思《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略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行政管理上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o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6 . 帝国制度的创设

从先秦三代的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天下定一局面的产生,最为标志性的意义就是中央集权官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秦始皇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问题
(1)简述中央集权体制核心内容
(2)下面四幅图画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3)请概述中央集权体制的意义。
2020-02-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隋炀帝继位后,……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残酷暴虐,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的成就。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哪一功绩?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8 . 包容的儒学

秦汉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两宋学者组织的儒学,可以说是汉代以来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此时结晶而成的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          

——摘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问题:
(1)中国秦汉所熔铸的坚实“整体”是指什么
(2)列举文中的“软实力”主要指什么?
(3)“两宋学者”主要包括哪些人?
(4)为什么说两宋儒学是“规模宏大、海纳百川的文化传承”和“严整的思想体系”?
9 .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其主要论据。(不得照抄原文)
(3)据上述材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2018-02-04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帝国

新近出版的《哈佛中国史》以西方学者的眼光、从世界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记述,讲中国古代历史分为《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帝国:唐朝》《儒家统治的转型:宋的转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六个朝代。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早期的中华帝国:秦与汉”是如何建立的?

(2)作者将明朝和清朝分列于两个时代,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将两个王朝合并为一个帝国时代,你认为合并的理由有哪些?

2017-10-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