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的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敷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
A.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C.意在批判南朝选官制度D.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逖在西晋末年亲自率领乡党数百家避居江南,于313年请求皇帝交给他北伐的任务。政府只给他很少的给养,不给兵员和器杖,祖就率领与他一道南移的人,从京口渡江,进屯准阴,铸造兵器,并招募了两千余人。317年,祖逖的北伐军进攻到河南、安徽一带320年,又在汴水击溃了石勒的军队,北进到黄河沿岸。当祖逖准备进取河北时,晋元帝派遣戴若思来指挥北伐军并监视祖逖,祖逖因此忧愤而死。不久,曾为祖逖所收复的河南的大部分失士,又为石勒所攻陷。

材料二   桓温是随晋宣南渡的豪族,他在平蜀之后,曾领导过三次北伐。公元354年,桓温率军四万从江陵一直进军到蓝田,重兵围困长安,进军途中受到关中汉族百姓的欢迎。前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致使晋军给养不济,被迫于当年九月退兵。356年,桓温一度收复了洛阳,并上书皇帝,力请迁回故都(西晋时的首都),遭到皇帝漠视。不久,河南的大部分壁土又为鲜卑族的慕容氏所占。公元369年,桓温率领五万大军与鲜卑族慕容氏的大军激战于中原,获胜后北波黄河,迫近前燕的都城,但又因为粮送不济而败退,收复的失土重新沦陷。此后,桓温再也没有北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玻等编《东晋祖逖桓温北伐图说明》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祖逖、桓温北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祖逖北伐和桓温北伐失败的共同原因。
4 . 下表所示为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简介。这些典故反映出东晋
典故涉及人物简介
“王右军”王羲之王羲之系琅琊王氏子弟,凭借王氏在东晋王朝的影响力,曾出任右军将军
“寄奴(小儿)”刘裕刘裕出身寒微,幼年丧母后,寄居在舅家,小名唤“寄奴”,东晋末年为将时,被同朝为官的宰相蔑称为“寄奴小儿”
A.军功集团左右朝政B.文学艺术较为繁荣
C.阶层流动相对顺畅D.士族政治影响深远
2021-10-12更新 | 88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十六国
(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 ,合称“ 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________ 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 ________ 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2021-09-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前案)
6 . 曹魏以来形成的士族与其籍贯有着紧密的联系。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东晋南朝政府因而设管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化方族。南政
A.促使原有的社会结构瓦解B.严重损害了南方士族利益
C.保障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有利于东晋南朝统治稳定
2021-07-10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率领一批大臣渡过长江,其中大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史称“衣冠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与江南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得江南经济迅速繁荣。北来大族大部分都是中原的高门士族,而且都是好学玄学有文化的名士,玄学一度成为江南的主流思想文化。对于北人到来,江南名士虽存在着矛盾的情绪,但文化修养与北方大族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经过碰撞交流后,他们转而钦佩,甚至仿效。南北士族在文化上的融合催生了六朝时代突出的文化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石刻、刘勰的《文心雕龙》、范晔的《后汉书》、葛洪的《抱朴子》、法显的《佛国记》等,皆为当时文化智慧之凝聚。以都城建康为代表的文化远播到东亚列国,对日本、韩国、朝鲜一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在江南重建政权,完全依赖的是北方的大族和江南高门士族。东晋建立以来,高门大族便架空皇权。当南朝皇帝的权力开始回归时,士族政治权力已经走下坡路,所以士族对家族利益的追求更加强烈。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畏缩不前或者变节投敌,为国殉国者很少。

——摘编自贺云翱《长江文化,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杨敏(试论东晋末的永嘉“衣冠南渡”》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

8 . 材料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出身于世族地主家庭,并且其先人曾累世为二千石史,但他与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根据《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在青年时期“轻财好快,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是以重之”。他曾和“刘琨俱为司州主薄,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至洛阳失陷,北方大部分国土沦丧……元131年,祖逖便积极上书司马睿,首倡北伐……北伐战争中,祖逖以法治军,纪律严明,做到“其有微功,赏不逾日”。祖逖“躬身俭约,劝督农桑,克已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此时,北方的石勒和刘曜发生矛盾,客观上也有利于祖军北伐。因此樵城、谷水、陈留和汴水之战,连连告捷,特别是陈留大战,一举消灭石勒军队五万人。从此石勒军队闻祖军而丧胆,不敢窥兵河南,于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到公元321年,“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祖军基本上光复了黄河南部的领土。

——摘编自桑盛庭《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祖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祖逖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指出祖逖的良好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