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2 . 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     
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
2024-05-19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代时,仁孝先后问题讨论十分激烈,论功则仁为大,论德则孝为先,但整体认为忠君高于孝亲;魏晋时,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形成,即使不肯定孝先于忠,也必肯定忠孝不能两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C.门阀贵族政治的形成D.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24-05-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的相关史料记载。据此可知该工程(     
出处史料
《晋书》刘裕敢怀奸计,屯聚芍陂,有扰边之志,宜遣烧之,以散其众谋
《晋书》元帝(司马睿)遣甘卓、陶侃等北伐,默劝侃讽喻百姓,共修芍陂,以供军用
《宋书》高祖(刘裕)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A.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B.是宋代开始修建的
C.得到了百姓大力支持D.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晋政权依靠士族势力的支持而建立,然而面对国家的贫弱,政府曾多次清查豪强占有的隐户,还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这些做法有利于(     
A.控制士族势力发展B.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C.增强政府经济实力D.稳定南迁侨民人心
2024-05-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官学兴废无常。世家大族的一切学术文化都是以家族为中心来展开,对于经学的研习与传承就体现在家族的家风和家学之内。这一现象(       
A.确保了世家大族的持续兴旺B.有利于分裂局面的结束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明延续D.促进了各地的民族交融
2024-04-2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史界新说

《联经中国史》共九卷,每卷“标题”所注之“副标题”彰显了史家对这一时代的认识。

(1)据下表提示,填入适当选项,使“标题”与“副标题”相对应。(填涂字母)
卷目标题副标题
第一卷上古史
第三卷华丽的贵族时代
第四卷隋唐五代史
第五卷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第六卷
第七卷明史多元转型的华夏再造
第九卷近代史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
A.多族群视角的古代文明B.宋史C.魏晋南北朝史
D.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E.辽金元史F.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

(2)判断表中缺失的第二、第八卷当是(       )(双选)
A.秦汉史B.清史C.中华民国史D.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下列史事,能佐证表格中“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影响力的有(       )(双选)
A.四大发明此时传至西方B.西方教士来华传授西学
C.古代日本多次遣使来华D.越南科举制度效法中国

(4)举例说明第七、九卷中明代社会的“多元转型”及近代中国如何受到了“跨国交织”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8 . 《宋书》载:“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与此同时,南方同姓之间甚至出现了“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的现象。《日知录》也提到,东晋以后“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者”。南北方这一差异主要是基于(     
A.门阀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C.主流思想的异变D.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
2024-04-08更新 | 45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9 . 东晋时期,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被称为“侨人”,东晋设置与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对其进行管理,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东晋的上述做法在当时(       
①鼓励了北方人口南迁       ②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③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       ④导致了东晋政局动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02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A.选官注重孝廉B.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C.门阀士族形成D.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2024-03-21更新 | 42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