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晋的兴亡与士族的兴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2023·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魏之际,天下大乱,乘势趋势者,不以道义为重。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而何晏、王弼等,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明士达官,翕然倾响,不治世务,祖尚浮虚,故论者谓五胡之乱,由于清谈焉。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魏晋时期道家思想占据主导B.魏晋名士张扬放纵,背弃礼法
C.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D.魏晋名士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2023-05-10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3 . 据统计,东晋政府在籍户数约为76.8万户,成汉(蜀)约30万户,虽然当时北民大量南迁,但两地户数相较于三国、西晋时期,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一定减少,以致东晋北伐时无民可征,只能以“编户奴以充兵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东晋时期(       
A.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B.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
C.土断政策执行不彻底D.政府户籍管理较为混乱
4 . 梁启超曾经说,“战国以后至今日”间的一段时代,社会阶层被区分为界限森严的高门、寒门、役门、吏门,各阶层的政治地位或社会地位有霄壤之别。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历史名人是(     
A.商鞅B.王导C.武则天D.王安石
5 . 南北朝时期,北方很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崇尚儒学、提倡文教,系统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精通经、史以及诸子之学,有着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也融入进了汉儒文雅之中,中原文化注入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
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D.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2023-03-22更新 | 85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士庶通婚。北魏文成帝拓战浚曾下令“皇族师傅百王公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使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曾下令”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这反映了(     
A.北魏的民族歧视B.士族的利益受到侵犯
C.中央集权的加强D.门阀政治的畸形发展
2023-03-18更新 | 400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B.政局对文化心理的影响
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2023-03-15更新 | 63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公元4世纪后期,在淮河流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如图)。该战役之后(     
A.曹操完成北方统一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北方政权迅速崩溃D.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家”与“门户”的理解远非局限于个体家庭,家史编撰讲究“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留给)后来”。在家史撰修内容方面,也注重人物风韵神貌方面的描写,如“颍川李府君,頵頵(头大的样子)如玉山”,意在显示士族们的性情和风度。这反映出当时(       
A.家族门第观念日益凸显B.儒家伦理的现实影响力增强
C.治史思想的经世化转向D.文学逐步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23-03-08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东晋时期,羯人石勒、氐人苻坚,都因拥有长安、洛阳两京而自称“中国皇帝”,反指东晋为“司马家儿”“吴人”;南方政权则以华夏文化的继承者自居。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南北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遇到了重大阻碍
C.统一逐渐成为南北方共识D.正统观念受到统治者重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