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即国家征收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赋);释放奴婢;士兵还乡务农,以功劳行田宅……

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三点)
2024-05-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沈约《宋书》记载“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作者认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B.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D.统治者推行有力的发展政策
2024-05-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3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隋炀帝即位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为此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在开河过程中仅通济渠便先后征调民夫二百万,隋炀帝还在沿途建置了许多专供个人享乐的“御用”工程。开通后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取得明显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②南方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京杭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2024-01-10更新 | 186次组卷 | 50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34次组卷 | 5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9 . 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B.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0 . 《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