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 . 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草原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这一变化(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造成了政权的分裂更迭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速了人口的南北失衡
3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6048次组卷 | 71卷引用: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B.使北方经济逐渐衰落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提升南方经济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6 . 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
A.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B.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
C.胡人汉化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D.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2021-02-04更新 | 386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   图二


材料三   “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的基本政策。宋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1)图一是西晋末至南宋初期数次出现的历史现象。其中“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所学,这个历史现象对该阶段中国区域开发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直接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请说明图一与图二现象的关系。
(3)图二南宋经济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试从当时政策、制度、科技、政治重心变化、经济等角度说明)
2021-01-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东晋时期,北方南下人口避开沿江膏腴之地,逐空荒而居,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且多向江南的岗埠地区发展,种植麦、菽。由此可见,人口迁移
A.加剧了江南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