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典午南渡,“戎墟”的典故被广泛提及,时人以“戎墟”指涉被“夷狄”等北方政权所据有的中原故土。随着北方政治格局的变动,“戎墟”已俨然成为拓跋皇室对周边割据政权的指斥。这表明(     
A.西晋末年南北对峙明显B.北魏统治者有正统观念
C.北齐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2 .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夏政权,“自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出当时(     

A.少数民族统治者意图塑造政权合法性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
C.各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D.民族政权注重文化的传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魏初年,北方人口减少,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政府在代北地区推行“计口授田”之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B.使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C.导致了租庸调制确立D.不利于政府加强集权
2023-12-04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渐慕诸夏之风”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续定九品”“典定士族”,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前燕(鲜卑族建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敦笃学以教之”;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学者咸劝,儒风盛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融合而新生。

——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

(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耕牛可以受田,但上限为4头牛。这些规定旨在(     
A.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B.推动北方荒地的开发
C.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D.打击北民南迁的现象
6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0次组卷 | 6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晋朝皇室司马氏自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孙)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建立胡夏政权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朕大禹之后……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曾雄霸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称其祖先盖有扈(夏初重要部落,其首领与国王同姓)之苗裔”。这一现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统治者照搬夏商政治制度B.各政权间文化交流频繁
C.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强化D.英雄崇拜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堂是“天子布政之宫”,“王者造明堂……所以承天化行也。”汉代以来,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宣政的重要场所。北魏孝文帝曾下令在平城南郊模仿汉制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祀先祖、宣明政教。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重视修建明堂(     
A.推动了政权封建化进程B.意在树立儒学正统地位
C.反映出南北方文化交流D.深受宗法血缘观念影响
10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政治局势稳定B.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C.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