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国统治者亲属表

匈奴鲜卑
汉·前赵北凉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
賨(cóng)
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

材料二前燕创立者鲜卑落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符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光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

——据(唐)房玄龄等《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佐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2023-10-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东周形势图

匈奴

鲜卑

前赵

北凉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宗贝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材料二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论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三   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重用“博涉经史”的汉族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还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来选拔官员;前秦苻坚任用寒门人士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并亲临太学,考查学生的经义优劣,奖励儒生。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中原地区。《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并且汉人也采用了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胡语、胡戏、胡歌、胡乐、胡舞等也广泛流传开来。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2022-10-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符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朔。”

——据(唐)房玄龄等《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佐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值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
(258—398年)
平城时期
(398—494年)
洛阳时期
(494—534年)
北魏墓葬
出土服饰
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呼和浩特
鲜卑墓
大同深井墓河南偃师
染华墓
解释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窄袖袍衫,足蹬皮靴,典型鲜卑风格多数窄袖袍衫、垂裙黑帽;少数头戴小冠,褒衣博带(汉服特点);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并存该时期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糅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分析: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时期服饰的发展趋势?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对研究该时期社会历史的意义。
2021-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