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陈寅恪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北朝汉人、胡人之分别,不论其血统,只视其所受之教化为汉抑(或)为胡而定……”。此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胡汉分治的现实B.胡汉杂居通婚较多
C.民族交融的增强D.唐代政治的包容性
2024-01-01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魏北周时期,一方面统治者设立太学,延请文士分授经业,另一方面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晓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这一现象表明(     
A.高门大族政治实力雄厚B.儒学已失去正统地位
C.民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D.民族融合与冲突并存
2023-11-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劝进是古代臣子劝说掌权者登上皇位的一种行为,《劝进表》的内容一般有为登基行为正名、为劝进对象颂名或表明臣子立场与态度,这一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其客观原因是(       
A.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B.掌权者皆为非正当上位
C.劝进者为获取政治私利D.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023-11-09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补习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梁武帝时期,陈庆之北上洛阳,与北魏大臣杨元慎就谁是国家正统发生辩论。陈庆之用一口金陵雅音与杨元慎辩论,杨元慎表示听得懂。这表明当时(     
A.统一意识开始萌发B.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C.南方士族北渡成风D.北魏改革取得成效
2023-08-3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023-06-21更新 | 6332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7 .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过34个政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     
A.政治变迁与门阀士族相关B.分裂和动乱孕育着统一因素
C.民族冲突和民族交融并存D.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所损益
8 . 北魏太武帝时期,身为朝廷重臣的汉人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秉笔直书拓跋氏祖先“收继婚”等习俗历史而被拓跋焘下令族诛;孝文帝推行迁都城、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孝明帝时期则发生由驻守北方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的北魏六镇起义,并出现敌视汉化、压迫汉人的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多元文明的冲突与交融B.民族矛盾的激化与民族关系的紧张
C.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激烈D.先进民族的征服与弱小民族的反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北周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得当时“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北齐),西伐妖戎,国安民乐”。这一局面的出现(     
A.掩盖了南北分裂的隐患B.说明南北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C.根植于农民负担的加重D.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初步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
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