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对大臣说:“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作为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D.以民为本,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2 . 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
A.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肯定D.心胸狭窄,打击敌对官吏,愧为人君
2020-09-18更新 | 47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A卷基础篇)
3 .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 .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2019-01-30更新 | 2785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2019-01-30更新 | 1203次组卷 | 27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堂堂清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材料二 据《通典》记载,隋朝“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如下图)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辩兴亡第三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据材料指出隋朝仓储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唐太宗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8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8-06-09更新 | 16301次组卷 | 262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
9 . 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C.国家政权更加巩固D.唐太宗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10 . 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册封班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