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历来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敦煌文书中发现的武则天时期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

材料二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五代时官修史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材料三   (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发生日),令总北门之寄。

——《常何墓碑》(常何是玄武门政变的参与者之一)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请从史料的内容和价值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2023-06-01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唐代文学家元稹曾对唐初政治总结道:“房、杜、王、魏之徒,议可否于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于外。不三四年而天下大理,岂文皇独运聪明于上哉?盖亦群下各尽其言,以宣扬发畅于天下也。”与元稹评论相关的政策是(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B.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C.勤俭节约,戒奢从简D.各取所长,导之使谏
2022-10-09更新 | 331次组卷 | 6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
3 . 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遣官员,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B.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C.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D.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
2021-05-16更新 | 1895次组卷 | 19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尖子生选拔卷(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选拔卷)
4 . 唐代制定的法律条文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大不敬、不孝、内乱等定位十恶,"特标篇首"。这体现出唐律
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
C.突显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性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8-06-09更新 | 16301次组卷 | 262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 综合训练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15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二单元测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