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成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剑光《开元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确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

——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唐代传奇《枕中记》中的主角卢生“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嬗变B.传统儒家思想内涵拓展
C.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D.主流文学形式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随着金属(尤其是铁器)农具与牛耕普及,唐代后期,江东人民改进笨重的直辕犁为曲辕犁(江东犁),大大提高了水稻耕作效率,长江流域得以大规模开辟和熟化,其优越的水热条件渐次得以发挥,演进为物产丰富、人文兴盛的地区。这说明(     
A.铁犁牛耕率先在江东地区得到普及
B.唐代后期的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迅速
C.农具革新成为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
D.长江流域是世界水稻生产的发源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