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唐代小麦分布图》

由图可知(     
A.唐代经济重心仍然停留在北方B.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程度不均衡
C.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D.南方经济开发相对北方而言稍缓慢
2 . 开元九年,唐朝下令“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同时规定,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亩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这些政策的实施(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推动唐朝赋税制度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的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资财雄厚的大富商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这反映了唐代(     
A.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D.市场管理为富商把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2022-10-27更新 | 589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初政府明文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但唐中期以后禁令被取消,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和进入学校,甚至进入两馆、太学学习。韩愈曾描绘这种情况:“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这一转变反映出(     
A.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变B.歧视商人的社会风气消失
C.封建国家出现财政收入困难D.封建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022-10-22更新 | 4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是通过《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这反映了(     
节日重阳节端午节寒食节清明节
体育活动登高竞渡   投壶斗鸡   秋千   蹴鞠   踏青   击鞠拔河   踏青   放风筝   蹴鞠   马术   斗鸡   射柳
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B.唐朝国力强盛
C.体育活动融入民间D.全民参与健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且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     
A.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D.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2022-09-22更新 | 792次组卷 | 18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8 .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2022-09-08更新 | 524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9 . 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地区所生产的梨、枣等,经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对外贸易比较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入唐的胡旋舞女身穿窄口裤,脚蹬“小头鞋履”。于是,“小头鞋履窄衣裳’成为“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一般贵族与士民都竞相仿效,“好为胡服及胡帽”。由此可见,唐代(     
A.中外文化互动频繁B.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C.社会风气开放包容D.世俗文学异常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