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2 . 如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据此推论(     
典籍时间户数
《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年间(627—649)72000户
《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年间(742—756)354000户
《元和郡县制》唐元和年间(806—820)164000户
A.政权更替扩大南北经济差距B.社会环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C.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开发D.土地兼并推动赋税制度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诗人笔下的江南无一不是一派良田千顷、稻花飘香的景象,如苏州殷尧藩《喜雨》诗云,“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苏州、杭州、湖州、常州、润州等都是当时重要的中心城市。这反映出唐代(    
A.北民大量迁往江南B.江南开发程度提高
C.城乡经济联系密切D.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2023-05-12更新 | 921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不同史籍对唐代某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记述出处
“江东诸州,业在田亩,每岁善熟,则旁资数道”权德舆《论江淮水灾上述》
杜牧称浙东一带“机杼耕稼,提封九州,其间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杜牧《崔公行状》
(唐)僖宗诏称“湖南、江西管内诸郡,出米至多”。《南郊赦文》
A.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领先北方B.经济呈现南北平衡发展的局面
C.江南地区人们具有浓厚经商意识D.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政治中心决定官方语言
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
2023-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代扬州社会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些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扬州(     
内容出处
江南药少淮南有……扬州喧喧卖药市《买药歌送杨山人》
(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街造宅,行旅拥弊《旧唐书》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纵游淮南》
富商巨贾,动逾百数《广陵妖乱志》
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B.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C.商业经济较为繁荣D.商品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2022-10-27更新 | 5804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且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     
A.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D.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2022-09-22更新 | 788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征南越以来,欧洲通往东亚的海上贸易常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后,再绕马来半岛航行至日南、交趾两港。天竺国(印度)大秦国(罗马)等国往往由此沿海岸的近海航行至我国。281年外国商船改道至广州泊岸后,狮子国(斯里兰卡)蜀宾(克什米尔)扶南(柬埔寨)顿逊(泰国)狼牙修(马来半岛)丹丹(马来半岛)阁婆(印度尼西亚)婆利(婆罗洲)等数十国也多次遣使朝贡,“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东晋时期曾限制铜等用品在广州出口,并选派廉吏担任地方官以遏制官吏借外贸营私之弊。乘搭商人的海舶往来南海的僧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

材料二 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交通,北可抵长安、洛阳,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南诏可达南亚诸国,东通闽、浙,南达沿海州府及海南岛,具有全方位的交通路线。杜甫所作之诗“宝贝休脂膏……海胡舶千艘”描绘了当时广州贸易之盛。

——摘编自陈伟明《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南朝时期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