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盛唐时期,唐三彩的骆驼俑和胡人俑(见如图)数量繁多。这从侧面说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唐文化兼收并蓄C.青花瓷制造发达D.佛教和道教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安史之乱期间,吐谷浑、于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或“请助讨贼”或“请助国供灵州军粮”,积极助唐平乱。唐玄宗感叹道:“西戎北狄,吾常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唐朝能得到少数民族政权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受到唐玄宗人格魅力的感染
C.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资充足D.安史之乱动摇少数民族统治
3 . 唐朝时期,回纥效仿唐朝的官制,设有外宰相六,内宰相三,并有都督、司马等官号。渤海靺鞨、南诏等政权也仿照唐制,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这些现象(       
A.说明各民族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B.表明唐朝政治体制具有一定优越性
C.反映出唐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其中为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采取的策略是(     
A.武力征服B.实行和亲C.册封吐蕃首领D.设机构直接管理
2022-09-12更新 | 988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A.儒家思想被动摇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
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9 . 唐朝时,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胡旋舞盛极一时,在众多领域有所体现如龙门石窟万佛洞凿有胡旋舞者像;敦煌莫高窟刻有《胡旋舞》壁画;白居易著有《胡旋女》长诗。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
A.西域乐舞艺术感染力强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艺术文化成就达到顶峰D.异域文化影响巨大
10 . 唐朝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以下举措属于唐太宗时期的是(  )
A.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B.与吐蕃“长庆会盟”
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