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021-11-16更新 | 319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是由于(  )
A.汉族文化为各少数民族效法吸收B.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点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D.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3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载:“(唐贞元年间)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教以节数(代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欲以慰悦羁縻之。业成则去,复以他子弟继之。”这一举措
A.旨在完善和亲政策增进互信B.广泛传播了儒家的忠义思想
C.淡化了突厥与汉族间的矛盾D.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2021-10-18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基础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新罗人崔致远。他十二岁入唐,十八岁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使幕职,居唐十六年后回国,被后人尊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从上述描述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唐朝政府允许外国人做官B.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
C.唐朝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D.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 .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代表不同的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朝代采取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制度
B.图②朝代的一位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
C.图③的最终趋势是南方统一了北方
D.图④朝代开通了“丝绸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