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2021年3月末,“新疆棉花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即占领海内外新闻热搜。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说法中,能够有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武则天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C.宋与西域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如下图所示)描绘了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它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幅画作(     
A.表明当时西藏已归属于中原王朝B.是汉藏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C.反映了唐代国泰民安的历史情境D.详细描绘唐代礼部接待宾客流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是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与文化同“胡人”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入唐以后,“中华”-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名号。这意味着“中华”称谓(     
A.源自于地城文化双向交流B.是当时胡汉冲突之下的产物
C.见证了民族深度交融发展D.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西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既传播了汉代先进文化,亦让西域独特的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中。通西域对汉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西域全新的物产、宗教、传说等进入内地,开阔了汉代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关注,成为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重要对象。张骞凿通西域后,来往的中西使者数量不菲,为惊动人们视听,往往谈奇语怪,极大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部分中原人到过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活地,广泛传播了西王母传说,是民间传说爱好求仙的武帝与西王母相会的现实依据,大大丰富了西王母的故事。

——摘编自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唐王朝的强盛富足为诗人的创作搭建了可以纵横驰骋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平台,使得唐诗融入西域文化成为可能。诗歌发展到唐代已形成诸体并兴而格律大行的诗体格局状态,进入诗歌创作自由而又有度、不失规范的成熟期。西域的历史地理文化遂成为唐代诗人争相表现的题材。汉唐以来,西域持续变迁的交通、行政管理和人文地理等既是(唐代)西域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其自身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骆宾王、李白、岑参等诗人或亲临西域,或身居西域,皆对西域自然地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有着切身感受。他们真实的西域经历为其诗歌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摘编自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呼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西域文化融入唐诗创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西域文化对汉唐文学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朝宫廷乐舞“十部乐”中,来自西域的就有《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国伎》五部。在唐朝最流行的西域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它们深受统治阶层和大众的喜爱,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这表明(       
A.唐朝乐舞主要来自西域各国B.西域乐舞在民间广泛传播
C.统治者的喜好影响乐舞发展D.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
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7 . 唐太宗时期,巴蜀地区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先后被纳入州,县的管辖,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在今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则设置羁庶州、县以安置归附的部族,其部众大多无州、县户口。这表明,当时唐朝(     
A.推行改土归流政策B.地方行政制度混乱
C.民族地区得到开发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是中国人物邮票的重要选题。昭君、文成公主都成为某一时期邮票中的主人公,两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     
A.进一步增强君主专制B.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C.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D.推动了民族的进一步交融
9 .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如下形势图,按其表征的历史时期代表不同的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朝代采取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制度
B.图②朝代的一位统治者被称为“天可汗”
C.图③的最终趋势是南方统一了北方
D.图④朝代开通了“丝绸之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莽时期的《传置道里簿》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掖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敦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

——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材料二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1)据材料一,指出学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馆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2022-11-13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5练史学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