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唐一代,吐纳东西文化,兼容华风异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都很明显。在京都长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使得居民的衣饰、饮食、娱乐、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胡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大都会包含的气象,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貌。

——张兴胜《唐代长安的“胡化”风气》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屯门海战后南京兵仗局大规模仿造从葡萄牙缴获的佛郎机炮。

——摘编自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结合唐代佛教传播的史实,阐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海防的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并概括明朝统治者的应对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繁荣,是公元6-9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西域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是丝路最重要的一段,诸国使者、商贾由丝绸之路麋集长安,推动了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在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边州,而在西北陇右道西部的西域为突厥、九姓胡、回鹘等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域,也是突厥、吐蕃、回鹘与唐争夺的战略要地。正确处理边州,特别是与西域诸胡的关系,乃唐发展繁荣的支柱。

——摘编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朝的民族政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4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有唐代公主211人,出嫁123人,其中再嫁者24人。例如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她先嫁薛绍,生二男二女;绍以“谋反”罪被处死后,再嫁武承嗣(武则天侄) ;时值承嗣患病,再嫁武攸暨,生二男一女 ;攸暨死,又与胡僧惠范相好。唐代流行公主改嫁之风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正在瓦解B.公主被政治婚姻所束缚
C.佛教义理重构了价值观D.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2023-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4 . 唐玄宗认为,“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底绥万邦,慕义向风”;士大夫群体积极探讨“混一戎夏”、践行“以德化之”;名臣狄仁杰以身作则,“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边疆诸族“慕中华之仁义忠信”。据此可推知,唐代(     
A.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B.民族间的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少数民族与内地治理趋向一体化
2023-10-0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历史社成员们想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他们为此制作了许多资料卡片。



(1)六张资料卡片涉及的史料中,不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唐蕃会盟碑              B.《尼布楚条约》                     C.李崇之印
D.《续修台湾县志》 E.鸿胪井刻石                            F.金瓶和玉签
(2)六张资料卡片中,不适合“民族交融”这一主题的是(  )
A.唐蕃会盟碑                     B.《尼布楚条约》              C.李崇之印
D.《续修台湾县志》        E.鸿胪井刻石                     F.金瓶和玉签
(3)六张资料卡片分别对应哪一朝代?(填写汉字)各自反映出中原王朝对下图哪一区域的治理措施?(填写字母)
朝代区域
卡片—
卡片二
卡片三
卡片四
卡片五
卡片六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请根据范例,再写出两种方式并进行举例(可以使用资料卡片中的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例子)。
方式举例(时间+空间+事件)
战争唐朝在西北地区与突厥战争
(5)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也留下了灿烂的制度文化,请补全资料卡片中内容。

2023-01-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骆驼载乐俑,出土于西安的鲜于庭诲(葬于723年)墓。根据这些乐工的衣饰、胡须和面部轮廓可断定他们来自中亚。下列各项中,与材料相吻合的是(     

①骆驼载乐俑属于唐代代表性工艺品青瓷             ②体现了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为研究唐代风俗、音乐、绘画提供了宝贵资料   ④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时期,国子监招收了大量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唐政府不仅允许这些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还对其学习时间予以宽限,如监生九年不能毕业者,要"追解,其学籍,新罗、日本留学生可分别延长至十年和二十年。这反映了唐朝(     
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
C.科举考试并没有身份限制D.对外交流的开放包容
2022-11-16更新 | 304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协和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9 .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道:“古之人朴质,中华与夷狄同,有祭立尸焉,有以人殉葬焉,有茹毛饮血焉。”从而他主张在民族关系方面“深达理源”“持盈知足”。这一民族观(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B.体现了狭隘的华夷观
C.否定了前朝的民族政策D.源于民族交往的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到贞观末年,已有几千回纥人在全国担任各种官职。突厥、回纥人,担任五品以上官职者,接近同级官员的半数。各民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亦无厚薄之分,没有所谓的“重汉轻蕃”。这反映出唐朝(     
A.对外交流频繁B.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文化兼收并蓄D.采取蕃汉分治的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