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简表

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

突厥:贞观初年击灭东突厥,草原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击灭西突厥;744年唐朝联合回纥、葛逻禄等平定后突厥汗国。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吐蕃: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藏;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纷争。
南诏:13个王中有10个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后期南诏不断进犯。
东北: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据上表推知,唐朝时(       
A.各民族交流交融进入新阶段B.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边疆各族
C.华夷一家观念取代夷夏之辨D.内外政策深受民族关系影响
2023-1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文馆词林》(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记载:“高昌(属今新疆吐鲁番)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甿(外地迁来的百姓),咸出中国。自因隔绝,多历年所,朕往岁出师,应时克定,所以置立州县,同之诸夏。而彼土黎庶,具识朕心,并变夷俗服习王化,家慕礼让之风,人事农桑之业。联爱养苍生,无隔新旧,引领西顾,嘉叹良深。宜遣五品一人,驰驿往西州,宣扬朝旨,慰劳百姓。……彼州所有官田,并分给旧官人首望及百姓等。”

——摘编自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对西域的治理举措。
(2)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唐太宗某一治理举措予以简要评析。
2023-1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地理学家贾耽在绘成《海内华夷图》后,上奏唐德宗,奏章中既谈到安国为《西戎志》中的地理名词,又将辽东、乐浪与黔州、陇西等地并称(而不以“四夷”冠称),“郡县纪其增减”。据此推断,辽东地区(     
A.得到了唐朝中央的有力管辖B.最早于唐德宗时期归附中央
C.从唐代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D.行政级别高于其他边疆地区
2023-05-27更新 | 659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便桥会盟图》,有一专门描绘唐和突厥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下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据此可知,唐代马球运动(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成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2023-03-10更新 | 1084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朝,羁縻州成为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羁縻州刺史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受大都护府直接管辖,归中央政府统治;羁縻州的管理沿袭原有方式,除执行部分政府公务和应调出征外,不向中央承担赋役。这(     
A.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B.促进内地和边疆管理一体化
C.弱化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管控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 . 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2022-04-09更新 | 1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时,面对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太宗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他通过军事征伐大败突厥并使之内附,平定吐谷浑并助其复国,平定高昌、焉耆及在西域具有较大影响的龟兹,“龟兹平,西域震骇”。同时与吐蕃通过和亲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并设置一系列的都督府,由少数民族各部酋长对本族进行统治,这使得统一稳定的局面基本上形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虽也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一种羁縻政策,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但它不是限制,而是有意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给予少数民族首领以优待,封官进爵,并且给予其部族以优惠的安置,进而削弱民族隔阂,最终实现同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在民族交往中实现多元发展。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意义。
9 . 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A.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B.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C.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D.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
A.中央集权稳固B.民族政策开明C.羁縻州县失控D.君主专制强化
2021-10-27更新 | 947次组卷 | 22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