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是中国人物邮票的重要选题。昭君、文成公主都成为某一时期邮票中的主人公,两者做出的杰出贡献是(     
A.进一步增强君主专制B.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C.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D.推动了民族的进一步交融
2 .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
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2023-10-04更新 | 466次组卷 | 12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呈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具体情况(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B.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
C.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D.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2023-04-18更新 | 385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材料三   忽必烈即位后两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也很快建立起来,大体可分为驿道、东道和西道三条线路。驿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线,从大都出发,途经驿站十一处,抵达上那,这条路线也是大都至岭北地区线路的南段,元朝派往漠北地区的使臣、官员、军队以及物资调配,也都要通过这条驿道运输北上。东道和西道分别是专供皇帝从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线。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驿道的功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唐王朝在西南边疆地区对归附的少数民族,设置羁縻府、州、县,封少数民族酋领为都督、刺史、县令,略微加以管束。元初,推行土官制,朝廷对归顺的西南各族首领授予原职,允许世袭,而在其境内派宗王率部驻守以进行监督。这一变化(     
A.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垂直管理B.反映出当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意识D.利于稳定西南边地的社会秩序
2022-08-19更新 | 1894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有明确的夷夏之辨、胡华之别。华,是华夏,指以汉族为主体,生息繁衍于中原地区的人民。夷,则指周边民族。但华夷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可变动和转换。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有四次的大融合: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宋元及明清,在这些民族大迁徙、大融合过程之中,不仅蛮夷被汉化,也有汉人被胡化的反向过程。夷夏之间,既是绝对的(有无礼乐教化),又是相对的(相互的融合与内化),随着每一次中原文化对外的扩散,华夏民族融合了原来的胡人,使得他们成为新的一员。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隋唐之重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在中国居留达几十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隋唐时期“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的表现有哪些?试举其中一例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唐太宗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唐朝走向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