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821年,唐朝和吐蕃各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823年,双方将盟文刻石立碑(下图),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是
A.汉和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B.唐朝与吐蕃完全停止纷争的标志
C.吐蕃地区归顺唐中央王朝的象征D.唐玄宗时期唐与吐蕃会盟的遗物
2 . 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A.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B.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C.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D.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3 . 如表为汉唐时期西域的行政区划。据此可知
时间机构名称管辖地区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地区
公元73年(重设)西域都护府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期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南至帕米尔以西、阿姆河流域
武则天时期北庭都护府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
A.丝绸之路便于中西经济交流B.朝廷统治西域的条件成熟
C.唐代比汉代的统治区域辽阔D.边疆行政体制发生了变化
2021-09-19更新 | 371次组卷 | 4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