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唐朝就已经设置了市舶司,且唐朝对外交通拥有七条国际海路,主要干道四面通达,各航道向海外广泛辐射,构建起唐代散射到世界各国的路径。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     
A.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文化发展兼收并蓄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D.边疆形势稳定和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朝胡饼的部分记载,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记载

图片

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之。

——[唐]王谠《唐语林》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胡饼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史籍记载的史料价值较低B.唐朝胡饼满足了民众的需要
C.胡饼成为唐人的重要食物D.胡饼是唐代民族交融的反映
3 . 有文字记载:“穆罕默德在世期间,有一个阿拉伯使团来到中国西安拜访了中国朝廷。在结束外交使命以后穿越中亚和波斯回到阿拉伯半岛。”当时使团接治的朝廷最有可能是(     
A.东汉B.宋朝C.唐朝D.元朝
2023-04-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伊吾军上西庭支度使牒为申报应纳北庭粮米事》是目前较为完整记载东天山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的一件文书,记载了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伊吾军每年纳给北庭粮4000石、伊州仓197石、自留3646石。由此可推知(     
A.屯田为唐朝经营西域奠定物质基础B.天山地区从唐朝开始属于国家管辖
C.节度使的设置为唐朝衰亡埋下隐患D.文书史料是研究边疆史的主要资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于唐代时敦煌的繁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据此可知,唐代敦煌地区(       
A.深受中原文化影响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习俗已经完全汉化D.经济发达闻名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汉藏史集》记载,吐蕃赤都松赞普为获得饮茶器具,曾派使者向唐朝求赐茶碗遭拒。但唐政府派一位工匠前往,制造出口宽、质薄、光滑精亮、光泽鲜丽的茶碗。这表明了
A.民族关系始终融洽B.茶马互市贸易活跃
C.饮茶受佛教的影响D.吐蕃饮茶之风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如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文献材料材料来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旧唐书·列传·吐蕃上》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蕃会盟碑》碑文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B.中外民族关系的交流与融合
C.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D.唐代历史演变的兴盛与衰落
8 . 《旧唐书》中记载:“……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文……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这体现了(     
A.国家治理的稳定B.政治制度的创新C.边疆治理的隐患D.对外战争的频繁
2023-12-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资治通鉴》记载,回纥众酋长奏请唐太宗:“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唐朝(     
A.善于军事征服B.推行和亲政策C.实现民族平等D.治世国力强盛
10 . 《太平御览》中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即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李白也曾有诗云:“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由此可知,当时(     
A.葡萄作为贡品传入B.中原与北方各族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民族交融丰富了物质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