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59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祭祀曲阜孔其在位期间,还曾令中书右丞博罗特穆尔以国字译<孝经》,并“命中书省刻板模印,诸王而下皆赐之”,元武宗的这些做法(     
A.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新局面B.旨在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文明
C.意在巩固元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致使汉蒙间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3 . 南宋时期,南方士人在政府中占压倒性名数,与东晋南朝“侨人”掌权之格局大为不同。到元朝时,有南人抱怨“今世之士,生于南方者,为时所弃,恒不得为显官”,甚至有人为求仕不得不“诡籍于北,而讳弃父母之邦”。这种变化说明元朝(       
A.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重合B.士人价值观念的根本改变
C.统治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D.南人被排斥在统治阶级外
2023·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2023-05-26更新 | 102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2023-05-08更新 | 101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如表元代前中期太庙的室次牌位,如表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世祖朝前期太庙室次图:至元元年至三年(1264—1266)
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第四室第五室第六室第七室
皇祖(太祖)皇伯考(太宗)皇考(睿宗)皇伯考(术赤)伯考(察舍台)皇兄(定宗)皇兄(宪宗)
武宗朝太庙室次图:大德十一年至至大四年(1307—1311)
第四室第三室第二室第一室第五室第六室第七室
裕宗世祖睿宗太祖顺宗成宗
A.皇权专制强化B.汉制影响加深C.民族政策调整D.统治阶层分裂
2023-01-29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忽必烈统治时,虽然政权设置大体完备和仪文礼制初步告成,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9 .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元朝政府采取上述做法的实质目的是
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D.利用儒学打击佛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