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元朝科场政治议题及考生对策情况统计(部分)
科次议题考生对策
延祐元年江浙乡试冗官方希愿严吏部之选法,重宪臣之事权
吏制黄溍推广教化
延祐二年会试冗官杨宗瑞严其赏罚
延祐四年江浙乡试吏制沈云超加强监察
后至元元年江西乡试用人李廉考试任命吏员
吏制涂溍生提高俸禄,以养其廉也
据表可知,元代(     
A.科考专注热门政治话题B.官府有效推动人事改革
C.着力拓宽官员选拔路径D.士人借助科举平台议政
今日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元朝科举实施时间短,规模小,还曾一度停开,主要采用世袭、恩荫与推举制录用官员,并允许转吏为官。这(       
A.吸收了蒙汉选官制精华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丰富了官僚政治的形式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4-05-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统一后设置行中书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在全国的名藩大府及边微要地都屯戍重兵。解除长期以来南北间商业贸易的禁令,并设立驿传,取直大运河,创行海运。规定“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调除之”。规定南宋的一石当元制的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禁江南行铜线,以交钞易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使之成为全国通行的通货。

——据周良霄《元史》

材料二:中国文化的涵化力强大,游牧民族进入汉地,大都接受汉化、然而,单从汉化着眼,也有失真之处。辽朝设南、北两个枢密院,北院管理北族诸部,南院以汉法治理汉人州县。这种管理形式,金、元都遵循。在原有州县的基础上,金人在各处驻扎戍军,称为“猛安”“谍克”,蒙古也有由不同族群混合的“探马赤军”戍防冲要地点,他们的后裔都留在汉地,丰富了汉地的人口成份。辽金元的统治,凝聚了北族的共同意识,对汉地也有深刻影响,抹去了中国北方大族的传统势力。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金元国家治理的整体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2024-0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自西周至唐代末2000多年间,北京始终都只能是地方政治中心。以下是元明清时代北京成为首都的几种解释,其中能够确认的因素是(     
解释一:汉族力量衰弱,北方人南下,形势紧急,始有燕都之隆兴。
解释二:北京崛起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都城,无疑是东北民族崛起的结果。
解释三:为了更接近东南方经济重心获取资源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草原民族的势力必然也随之由西向东转移,北京成为中国政权格局演变中的受益者。
A.自然条件优越B.游牧民族影响C.金朝建都功劳D.经济重心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史》记载:“春,帝居万安宫一月,居揭揭察哈殿二月;夏,避暑于昔刺斡儿朵;秋,居于阔阔脑儿行宫;冬,大猎于汪吉河”,“率以为常”,后在此基础上元朝建立了两都(大都和上都)巡幸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       
A.适应了民族传统和政治统治的现实需要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表明元朝政治治理奉行因地制宜的原则D.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6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