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 道试题
1 . 为展现历史人物昂扬进取、不屈不挠、心怀天下的精神风貌,某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两汉历史人物事迹讲述活动。请为该活动推荐一位历史人物,并阐述推荐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推荐人物;理由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混合政体在理念上则凸显对“周政”和“秦政”优势的正当继承。但这种以血缘和硬实力为基础的平衡缺乏稳定性和韧性。……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潘妮妮: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视角》

材料二   文景时期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东部的吴王刘濞和西部的邓通。汉武帝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金钱者,一律死罪。前118年,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七百余年。前98年,官府开始向私营酒坊提供酿酒用粮食、酒曲等原料,规定酿造酒类的品种和标准;官府向酒坊支付加工费用后直接掌控,统一销售。自此,民间不得私自酿造酒。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官营冶铁后却得到了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汉书》记载,匈奴与汉军作战,需要用五个人才能抵挡一名汉军士兵,主要的原因正是匈奴在铁制兵器上的技术落后。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无往不利,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武帝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国有专营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实施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世界历史上,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是同一时期上存在的两个超大规模的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到了汉王朝,华夏民族已经在中原大地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成为了古代中国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汉王朝时期的华夏民族早已形成了很强的共同体认同感,共享着相同的历史、信仰、语言与文化。中国的汉王朝灭亡只是政权的灭亡,而大一统的中国却一直存在并历久弥新,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世界大国。罗马帝国是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征服体系。这个体系由亚平宁半岛上的以罗马为核心的城邦国家与45个行省共同组成。罗马行省(跟中国元代形成的行省概念完全不同)是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之外所征服和控制的地区。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五千多万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有着民族认同感的国家。罗马帝国虽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但灭亡后再也没有能够复兴,欧洲从此进入小国林立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寒竹《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后世命运为何迥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学业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曰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狄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管。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   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7日内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选择材料中两幅相关联的图片,确定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出选择的图片序号,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9-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年福建省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商人虽然较迟才逐渐明确自己的阶层属性,却一直以来是士、农、工商各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调剂余缺、带动生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政府虽然多有“抑商”的政策指向,却绝非禁绝商业活动,而是力求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规模内,避免“弃农从商”危及农业这一国计民生之基。但正如司马迁所言,“法律禁商人,商人已富贵矣”,掌握了财富的商人必然要追求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捐纳获得功名,还可以通过经济的投入为子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些自然就使他们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他们可以用资本攫取土地、房舍和权力,从而跻身官僚阶层,从而影响王朝的决策;他们可以用高利贷压榨贫民,可以肆意奴役贫寒阶层,乃至侵犯他们的人权。

——摘编自王日根《中国商业史研究应有人文关怀》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政府因“天下马少”而“平牡马匹二十万”,同时整顿币制,发行五铢钱;元鼎二年(前115年),下令“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元鼎三年(前114年),又“令民告缗(逃漏税款)者以其半与之”。这些举措(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因袭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C.旨在规范经营和组织管理D.旨在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8 . 汉武帝时,有公卿建议:“……商贾澄众。贫者蓄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请算如故”,建议最终得到采纳,这(     
A.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2024-09-0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将以往的自由经济改为国家控制经济的改革,主要针对商贾和富人群体,虽然力度很大,但并没有给百姓增加多少负担。下列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盐铁官营,均输平准B.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C.划分州部,分设刺史D.改革币制,行五铢钱
2024-09-0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   汉高祖令:商人不准穿着丝葛绫锦衣物,不得操持兵器与骑马乘车。商人另立市籍,有市籍者及其家属不准占田,不许入仕做官(《汉书·高帝纪下》),从政治上将其打入贱民行列。经济上重征商人“租税以困辱之”(《史记·平准书》),如人口税,商人加倍,征收二算。商人或经商获利者,自报钱财货物,每二千钱征税一算,商人车辆,加倍征税,每辆二算;船只五丈以上,亦征一算。……凡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戍边一年,没收钱财。置均输之官,笼天下之货,贵买贱卖,商贾无所牟其利,物价悉平,名曰“平准”。又实行盐铁专卖和手工业官营之制。

材料二   私营商业的发展历来都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促进市场经济,消极的一面是追求暴利,伤害民众。消极面常常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而为官府所忌。汉武帝因伐匈奴造成国库空虚,而富商大贾财产累计万金却不救国家之急,因此,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国家专卖制度。桑弘羊将其解释为“建本抑末”之举,实则是培养官商打击私商。隋唐时期同样推行“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政策;宋元经济立法对盐、茶、酒、金、铜、铁等实行官营专卖禁榷制度,清王朝面对沿海日益兴起的对外贸易,将有限的海外贸易收归政府控制的广州十三行掌握,与海禁类似,清矿冶业被官府紧握,防止商人分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龚昌菊、庞昌伟《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解读。
2024-09-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