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们长期认为汉武帝尊崇儒术与“罢黜百家”相辅相成,但《史记》中并无这一记载:《汉书·艺文志》明确表示,诸子属“六经之支与流裔”,不在罢黜之列;现代学者吕思勉亦称:“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这有助于解释(     
A.大一统封建帝国统一思想的必然性B.诸子百家思想走向消亡的不利影响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意义D.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
3 .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下令召集全国儒学大家,在长安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争议。汉宣帝此举(     
A.强化了思想领域的控制B.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C.消除了不同学术的争议D.背离了汉武帝时期政策
4 . 董仲舒将《春秋》中的自然变化与社会政治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即“天子”代表上天治理人世。风调雨顺即是天子贤明,灾害频繁即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这一理论的出现(     
A.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仁政思想
C.有利于约束封建君主的行为D.为儒学产生找到了自然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时,已有部分文人在对灾异事件的记录中蕴含对朝政的讽谏;汉宣帝时,儒生对自然灾害的解读为皇帝诛杀权臣提供了借口。由此可知,汉武帝以来
A.批评时政成为儒生的追求B.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生活
C.儒学成为限制君权的工具D.封建迷信思想走向僵化
6 .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将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看作不可分离的有机体。这一思想的根本点在于          
A.强化家国一体B.加强文化专制C.维护君主专制D.实现思想一统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说教化是政治的根本,刑狱是政治的形式,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作用是一样的。董仲舒从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思想出发,提出一套适合封建社会政治统治需要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即三纲五常,又称纲常名教。他认为圣王治国理政,要建立一套新的礼乐制度,大兴教育,对人民实行德治教化,移风易俗,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人性则是教化的根据。董仲舒还提出以六经为德治教化内容,对人们进行德智美诸方面的教育,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取向,进而培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摘编自迟成勇《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德治教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8 . 汉初推崇黄老“清静无为”之术,出现了“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思想混乱局面。武帝即位后,诏举贤良问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可见,汉武帝“罢黜百家”主要是因为
A.儒学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理论D.黄老之术无益于经济的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