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打击之后,儒家学派艰难地维持了下来,阴阳家学派的主流则从此渐渐湮没无闻。汉初儒家学派的主要精力在于对儒家经典及解释史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与传永。此时真正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居于指导地位的是黄老道家。直到汉武帝朝董仲舒等人的出现,才改变了儒家在思想界和现实政治生活中受人冷落的局面。

董仲舒是正统的儒家学者,但他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的许多提法,已去孔子、孟子甚远。最突出的就是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儒家天人体系。董仲舒宣称“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枯,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不仅调整人间秩序,鬼神和一切生命体都在其规范之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固然是儒家在黄老刑名之学和帝制皇权的挤压下,适应时代形势需要所不得不进行的调整,然而董仲舒对孔孟之道作出这样的改造,也会有稷下齐学邹衍等学者思想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杨衍、陈民镇《从清华简看阴阳家与儒家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汉代主流思想演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11-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2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汉书》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议,提出“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并且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得到武帝批准。这一建议的实施(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
C.体现了治国方略的调整D.重塑了社会的伦理规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他还强调,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最高主宰,它通过“正”天子而“正”天下,“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这些主张旨在(     
A.重塑社会道德秩序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维护君臣伦理关系D.构建新的儒学体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所示是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世界文明大系》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目录。

上篇儒家文明总论
第一章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
第二章宗法封建等级制和礼乐文化的亵落一 儒学的产生和在先秦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文明的重建一 儒家文明的形成
第四章前期儒家文明一 汉唐文明
第五章后期儒家文明一 宋元明清文明
第六章儒家文明的基本特点
中篇儒家文明各领域
第七章政治
第八章经济.
第九章教育
第十章文学艺术
第十一章伦理风俗
第十二章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科学技术 .
下篇儒家文明的褒微
第十四章后期儒家文明 发展的停滞和相对落后
第十五章 整合社会的失败
第十六章教育理想的失落
第十七章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某一章节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
2023-02-09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
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35次组卷 | 6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量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解释旨在
A.展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B.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
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D.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