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摘自《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材料三:建置因乎形势,必合时与地通筹之,乃能权其轻重,而建置始得其宜,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若全境收复,经画得人,军食可就地采运,饷需可就近取资,不至如前此之拮据忧烦,张皇靡措也。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著手,局势所迫,未敢玩愒相将。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优,则设行省,改郡县,是由不容已者也。

——1877年6月左宗棠上书清廷《遵旨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对“中华帝国”版图所做的贡献。并以元代的史实说明青藏高原是“中华”的一部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021-0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

材料二: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有何作用?
2020-12-2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砺志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诸多措施。按照表一的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该表。(只填写字母,每种方式填两项)
A. 征伐匈奴B. 西域都护府 C. 文成公主进藏 D.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E. 攻打突厥   F. 渤海郡王 G. 昭君出塞 H. 怀仁可汗  
民族融合的方式措施
战争  
机构  
和亲  
册封  

材料一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表

时期盛乐时期①
(258—398年)
平城时期
(398—494年)
洛阳时期
(494—534年)
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呼和浩特鲜卑墓大同深井墓河南偃师染华墓
解释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多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汉服特点)并存。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揉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也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2)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发展趋势,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对研究该时期社会历史的意义。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2020-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3)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人物如商鞅、秦始皇、霍去病、司马迁、张骞、董仲舒、汉武帝、孝文帝等


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一
(1)简述下列人物的主要成就
“秦始皇”的最大贡献:        
司马迁:        
任务二观点论证: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以张骞、董仲舒两位历史人物为例,任选1位历史人物为例,运用史实加以论证。
2020-10-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