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材料二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才广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三个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编自2017年《贵州日报“一带一路”的含义及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踩着三个历史的节奏”分别指什么?并说明中国现在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主要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5月4日至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报道此次论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示意图如下: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四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一带一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请写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2)根据材料二、三,试分别归纳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及欧洲“商业革命”内涵的体现?

(3)根据材料四,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9届新高二暑假作业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在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摘编自《丝绸之路研究丛书》

材料二: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新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中国的大博弈:通往新帝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登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期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史流。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贫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