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争。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以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时期的一条鞭法,正式确立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推动了生产和贸易增长。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与产物,推动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后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等

材料二   19346月,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在国际市场大肆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为寻求创造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型的信用货币,南京国民政府经多方探讨,于193511月推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完成了从“金属单元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转变。对此,马寅初曾批评说,法币制度的设计注重在对外的稳定,而法币对内价值的稳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后,国民政府的权威与法币的价值紧密地拥绑在一起,由于国家政权与社会经济的基础并不稳固,新币制难逃多外的命运。

——摘编自贾钦涵《“纸币兑现”之争与1935年法币改革决策》

材料三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维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2017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共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使用也稳步扩大,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

——摘编自张晓莉、李倩云《人民币国际地位、汇率波动与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基于PVAR的实证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3 . 图1、图2、图3是世界古代到近代三个历史时期(公元2世纪左右、公元13世纪左右、公元17世纪左右)的商贸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地图选自百度和维基百科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商贸路线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186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精编版)
7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密切。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8 . 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
9 .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湜,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0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