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本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近代国际法中,公海区域任何国家均可以自由航行,领海承认一般船舶的无害通过权。19世纪中期,美国提督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日本江户湾,并要求船只不要驶出大炮射程以内。日本抗议称根据“日本国法”,“断难容忍进入内海”。但最终幕府还是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在下达的命令书中有记录称“连大国清朝也终受国土缩小之国难”。这一经过说明(     
A.此时日本仍与清朝维系着藩属关系B.部分日本官员具备一定的外交意识
C.佩里的活动符合国际法规定D.美国此举意在挑起日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治维新时期,井上毅指出“文明之邦皆有政党,召开议院,分席而坐”,各政党“通过阴险狡猾手段在众议院聚集多数,其议不能称作舆论”。他认为政府应在全能君主的信任下,“调和社会各阶层利害……不基于议会,与政党无涉”。这一言论旨在(     
A.揭露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虚伪性B.消除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C.推动日本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完善D.维护政治变革中的君主权威
2023-06-25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省名校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治维新时,思想家津田真道指出:“日本帝国从前之制,天下乃一人之天下,而非天下之天下,八大洲之土地皆天皇陛下一人之所有,绝非人民私有之土地,是盖我帝国神代以还之国宪也……中古口分田之法,量人口而贷与土地也。及王政乱而武人执国命,口分之法亦乱,不复存焉。”津田真道的这一思想(     
A.立足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B.助推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C.消除了“文明开化”的阻力D.促进日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3-06-04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4 . 1871一1873年,日本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随行人员记录了多国图书馆的情况。德国的“文库社”虽然归民众所有,“但是主要由政厅制定文库社的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运转所需的经费。由于民众或者居住于州内的宗教派别的不同,各社多少存在一些差异。”材料可用于研究(     )

①明治维新的特点②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推进

③人文主义的兴起④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运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3-31更新 | 65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倒幕和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下级武士精英为使自身行为站在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始终打着天皇旗号,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皇权威,打破了权力博弈的均势。据此可知(     
A.明治政府权威遭受挑战B.社会转型受政治传统影响
C.改革策略脱离日本国情D.天皇的独裁统治得到延续
2023-02-08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过程纵向评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0年明治政府以明清律令为参考,以8-18世纪的日本法律为蓝本,修订成《改订律例》,1875年日本开始大量翻译带有罗马法精神的西方各国法律,并于1880年代颁布了近代民法、商法和刑法,1889年日本经三次宪法会议讨论后颁布了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由此可见(     
A.日本政治改革态度谨慎带有保守性B.宪法的制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的民主化D.日本实现立法程序上的“脱亚入欧”
2023-01-16更新 | 516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2年一1837年的日本,天灾频仍,导致农业歉收和全国大饥馑,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为维护封建统治,幕府在水野忠邦的主持下实行改革。改革始于1841年。主要措施是

1)巩固幕藩领主制经济基础,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强迫外流的农民返乡,严格限定农民外出做工期限,严禁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2)抑制物价上涨,实行公定价格,禁止奢侈,矫正风俗,严格限制城乡人民生活。

3)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加强对江户湾等战略要地的军备,以巩固海防。改革未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导致经济混乱,引起社会各级层不满。18439月水野忠邦下台,改革失败。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水野忠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水野忠邦的改革。
2022-09-06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普鲁士政府意识到,"旧世界已失去魔力……这个流尽鲜血的国家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用类似的方式将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更新"。

——维尔勒·魏登菲尔德:《德意志道路》


(1)指出德意志是怎样“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自我更新”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64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卷431页


(2)恩格斯所说的“人民战争”指什么?用史实论证“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材料3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所以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俾斯麦”)《殖产兴业建议书》(1874年5月)


(3)指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2022-08-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9 .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改用西历(太阳历)纪年,自此,日本民间流行的元日、三月三的女儿节、五月五的男儿节、七夕等节日也随之由阴历改为阳历。这一改革(       
A.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B.清除了封建残余思想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西方文化普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47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