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本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日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金、银、铜大量流出,造成国用匮乏。1714年德川幕府拟订贸易法,即正德新商法。其要点为:第一,规定来航清船,为年30艘。其中华船27艘,南洋各国船3艘。第二,贸易银额限6千贯,每艘191贯。第三,限定的清船,年年授以信牌(又名“割符”),有牌者许互市,否则许。1715年,幕府遣使赴长崎,召集清船主发布新商法,对中日贸易的数量、金额、往来船只等均作了种种限制和削减。因此,中日贸易经过日本幕府正德新商法的推行,日趋衰微,直至日本明治维新,均无复起色。

——摘编自方宪堂《古代中日贸易概述》

材料二   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年),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已占有相当份额。日本对中、美贸易额合计约占日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日本面对国内较贫乏的资源及落后的农村经济,较薄弱的国内市场,尤为注重从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方面寻求出路。其“贸易立国”的重要内容即是打入中国市场,输出机械制品,获取自身缺乏而中国颇为丰富的各种资源已成为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日本的一项重要“国策”。“三井”“三菱”等日本近代垄断经济财阀集团的形成、发展无不深深得益于此时期的对华贸易。这些急剧膨胀起来的现代金融垄断财团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主力。

——摘编自娄向哲《近代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之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德川幕府后期和大正时期对华贸易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日贸易对日本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时期,在吸收了近世日本町人的经营私利正当之观念的基础上,私有财产权观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启蒙思想家和民权理论家们冲破了千年以来以私利为“恶”的传统观念,充分阐述人民获取私人利益和拥有私人财产的正当性,并对私有财产权的特征进行了论证。他们主张对这种私有权利,政府不仅不应当干涉,而且应当给予法律保护。这种新的思想对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国策作了理论诠释,并对新宪法和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利条款的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

——摘编自许晓光《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时期的私有财产权观念的影响。
4 . 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明治政府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的出台,士族失去了政治权利。废刀令和征兵制的实施,剥夺了士族的军事特权。最后明治政府实行金禄公债制度,用赎买的方式剥夺了士族的经济来源。明治初期政权是建立在宫廷、贵族和萨长倒幕派三大支柱基础上的。讨幕战争胜利,国内大局已定后,萨长两派开始争权夺利,矛盾日趋激化。1877年,以西乡隆盛为首的萨摩士族借口“暗杀西乡”事件悍然挑起西南战争。

历时8个月的西南战争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战争中政府军伤亡15000余人,萨军战死达6293人;政府用于征讨的费用总额达4200万日元。通过这场战争顽固守旧的士族基本上被消灭,此后,日本国内大规模反政府叛乱基本没有发生。西南战争后的明治政府加快了日本近代的陆海军建设,使新式军队逐渐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和日本称雄于世界的筹码;巨额战费通过各种途径都变为资本家的资本,一些与政府有关联的公司、企业,如三菱、三井等都通过参与经营军需物资和为战争进行其他方面的服务在战争中获得巨额利润,得到飞速发展。西南战争后,一些自由派士族开始从武装反抗转向合法政治斗争,这使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得以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摘编自田富《明治维新的转折点——西南战争》等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西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南战争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革命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意识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成长,其历程包括近代早期的四场运动和变革: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在科学革命中,人的理性探索出认识自然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的思维传统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启蒙运动则激发了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四场运动并非环环紧扣,其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回答
A.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最早兴起的国家及其精神内核。
B.分别指出出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开始兴起的标志。
C.指出这四场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你完善以下知识结构图,将结构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并对资本主义制度作简要评价。
2022-04-2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借法”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其中军事工业21个,创办及历年增添设备经费约1500万两,其他近代企业39个,投资3700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投资170余万两。如果再加上在洋务派影响和特别批准下,以官督商办名义兴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也不过共有120余个,合计投资约5800万两,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即使起步差不多同时的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后共建成了5600多个公司,总计资本2.89亿余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资本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

——摘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

材料二 归根结底,明治维新是一次文化革命,这种革命会创造很多,但不可避免也会毁掉很多。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许是让日本跨入文明大国行列的无害的工具,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道德标准难免缺失。人们无条件服从天皇的命令来牺牲自我、创造财富,整个体系是单向的——从上到下——统治者和官僚的愿望传达给了广大人民,富人的愿望传达给了穷人,而那些下层人民的愿望则没有向上表达的途径。

——摘编自(美)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海军。1868714日,明治天皇在宫中审视了军务官的表折,折上写道: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明治天皇立即谕令全国;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在此谕令下,幕府的海军全部转到了新政府制下,各藩所辖的军舰也几乎“献”给了新政府,在天皇的旗帜下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军使用的一切军规。日本兵部省计划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规200艘,装各蒸汽铁甲舰50艘,海军经费提到和陆军经费等同的高度。为加快海军建设,明治天皇于1887年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作为海军建设费用,此举带动的海防损款总额达到103万。1893年,明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1/4薪俸用作造舰。

——摘编自陆培法《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原因。
2021-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8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后期,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1879年,明治政府颁布《教学圣旨》提出,着眼于国民在“文明开化进程中”研读西学而忽略传统社会风俗及道德品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强调应以儒学的“仁义忠孝”为教学根本。1883年,文部省向各府县公布《小学修身书编写方法大意》,强调“遵循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之国体观,养成尊王爱国的精神;道德教育需基于儒教精神,在小学中采用欧美的道德教育将会有很多弊端”。1890年,《教育敕语》作为诏书由天皇直接下达给国民,奠定了儒学文化在国民道德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强调国民对于天皇的绝对服从和奉献。

——摘编自杨达《儒家文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路径》


(1)根据材料,分析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国民教育中重视儒家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