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成,这体现在:农业的产生和定居生活的开始;城市的出现与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化;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发明等方面。这表明苏美尔文明(     
A.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B.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C.体现出多元一体特征D.具有鲜明的原生性
2 . 公元前三千纪,经营农业的苏美尔人对牧群、所需饲料及种子的数量等所有细节进行记账,记账时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刻在泥板上,烘干保存。不久,这种图形符号以统一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形成了楔形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       
A.体现了苏美尔人的审美B.源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C.完整记录了苏美尔文明D.在两河流域被广泛使用
3 . 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B.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
C.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D.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苏美尔城邦时代,作为神在人间的“牧者'——城邦统治者,他的首要任务是使土地丰饶,国家富有,人民得享安康。为此,修筑运河、发展农业为王之大事。据此可知,在苏美尔城邦时代(     
A.君权神授理论趋向完善B.经济活动影响君主权威的构建
C.国家治理凸显神秘色彩D.基础设施建设广受民众的关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内容共计282条,见如表。据表可以得出,该法典(     
1—56—2526—8889—126127—194
关于审判关于盗窃动产和奴隶关于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等关于借贷、经商、债奴等关于婚姻、家庭
195—214215—240241—277278—282
关于伤害不同地位的人的处罚各种职业人员的报酬和责任关于租用工具、牲畜及雇工关于奴隶等
A.宣扬君权神授观念B.涉及民法等诸多领域
C.体现公平正义原则D.开创律例合编的先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这一文明“创建了与城镇明显不同的最初一批大‘城市’。其中最大的城市可能容纳多至10万人。一切早期文明都有这样一个先进的中心,从周边从属于它的农村获取它需要的东西。…他们开创了第一个成熟的“书写”体系,他们最早利用地心引力来设计和建造灌溉系统。”请判断文中的“他们”是(     
A.苏美尔人B.希伯来人C.埃及人D.印度人
9 . 在发展贸易的过程中,___________人逐渐制造出一种有好几排水手划桨的船。这种船速度快,适于越来越向西推进的的远航。公元前11 世纪,他们开始向爱琴海扩展,到公元前9 世纪末,他们已进入地中海西部……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大部分。划线部分应填入的是(     
A.希腊B.印欧C.阿拉伯D.腓尼基
2023-10-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0联考历史试题
10 . 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以下文明成果与这片荒原相关的是(     
①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②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出现最早的青铜器皿
③诞生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④遗址中有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10-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10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