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有这样的词句:“我是威服天下四方的君王,也是神伊纳那的宠爱者。当玛度克命令我照管大地,导民以正义,我以世间的语言建立法律与正义,从而增进人民的福祉。”这说明古巴比伦王(     
A.积极推动王国的封建化进程B.以确立法律来体现统治合法性
C.政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约束D.深受罗马帝国法律观念的影响
2023-10-2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800年至前2340年,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早王朝时期,是苏美尔文明的成熟期。这主要表现在(     
A.原始农业开始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C.系列城市国家出现D.统一的大帝国兴起
2023-10-15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苏美尔到波斯:管窥古代驿路体系的发展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起着十分重萼的作田。为了确保国家统治的稳定,人类文明早期阶段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道路建设并发展驿路体系。

视角一苏美尔驿站的建立公元前三千纪中期。苏姜尔城邦国家建立,沟通这些城邦之间往来的重求促使驿站系统初具雌形。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驿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宗基.分为总管、生产部门、服务部等五大部门。苏美尔人驿站只服务于从事公务的政府宣留。苏美尔人国家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驿站及交通网络迅速表落。

视角二亚述邮驿制度的改进公元前一千纪的亚述帝国时期。国家内的邮驿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中继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件和信使的分离,从而使信件在到达一个驿站后立刻换成新的信使和骡子进行传递。中继系统只提供给国家高级官员使用,从地中海岸边到亚述帝国腹地的御道全长达到700多公里.利用中继系统在这条御道的首尾两端传递信息。只需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

视角三波斯帝国道路的完善在继承亚述帝国邮驿系统的基础上,波斯帝国最终建立起闻名于世的交通网络。同苏美尔人和亚述人类似.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私人商路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波斯帝国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的位置建设驿站,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类似接力赛跑一样依次传递信件,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

——摘编自李智《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苏美尔人就按照一定项序摆放他们的泥板档案。乌尔第三王朝的小泥板说明了当时泥板档案的管理办法。在巴比伦时期,文件已经有了严格的归档制度。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占领玛里后,即对玛里档案馆内的泥板档案逐篮进行了重新分类。乌加里特国王档案馆采用了职能分类法,即为每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文件设置一个库房。在亚述时期,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拨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档案图书馆,不仅收藏国王的档案文件,也大量收集和复制各种历史文献,按主题把泥板划分为7大类:历史泥板和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业泥板、税册和贡品账目泥板、传说和神话泥板、科学泥板。泥板都装在泥罐内,泥罐则成排地摆放在架子上。每个大类的泥板占用一个房间,在每个房间靠近门口的墙壁上,挂有该房间的泥板清单,类似于现代的架藏目录。

——摘编自黄坤坊《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管理技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档案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两河流域档案的发展。
2023-10-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①②③④标示对应正确的是(     
   
A.《吉尔伽美什》人首飞牛石雕《天方夜谭》四吠陀
B.卡尔纳克神庙《汉谟拉比法典》“悬诗”桑奇大塔
C.那尔迈调色板 60进制 印章文字《罗摩衍那》
D.莎草纸 楔形文字《医典》吴哥窟
2023-10-0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对来世的看法很悲观。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很快就会消失,没有人能在另一个世界复活并享受永生。所以,他们不注重后事的操办,没有加工木乃伊和精心营造陵墓的习惯,随葬品也较少。最能解释这一观念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以及地区战争频繁B.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
C.自然科学发达催生理性认识D.两河流域的宗教文化缺失
2023-10-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名校联盟体2024届高三9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

——令孤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的存续下来……克服沙漠的逆境和地中海的暴飑,利用印度洋的和风,在河中修坝堤——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是人类在享受这些有利条件,或者毋宁说是他们在创造这些有利条件。

——费南尔布罗代尔《文明史》


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2023-09-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塞琉古纪元第143年(公元前169/8年)巴比伦的一篇楔形文字星象日志记载道: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上出现的希腊语人名基本上属于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和公元前161年之后。这些名字的拥有者绝大多数肯定都是巴比伦人,其中很多人的父亲都只有巴比伦当地的名字。

——摘编自徐晓旭、贾瑞霞《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

材料二唐朝医药学与前代医药学相比,无论是在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临床医学还是医学教育方面都获得重大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度医学中的外科、眼科、催眠术和医方等,都被介绍到中国。在印度长期定居的唐代高僧义净,常用中药处方和药材为印度民众治疗疾病。随着景教在中国的盛行,中国医学进一步传入阿拉伯等地。阿拉伯医生兼哲学家伊本·西那的《医典》总结了东、西方的医学知识,我国唐代所发明的琪针、用烙铁烧灼狂犬病人伤口等治疗方法,也都收录其中。阿拉伯人也把一些药方及医疗技术传入中国,唐初已有的治疗痢疾的悖散汤,就是从大秦(东罗马)、波斯传入我国的。

——王颜、屈华《唐代关中地区医药学发展与中外文明交流》

材料三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胡适开宗明义便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十六字”方针,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指出,“新思潮”亦即新文化运动的“唯一目的”是要“再造文明”,而要“再造文明”,除了研究“社会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学上”的“种种问题”外,还要“输入学理”和“整理国故”,一方面要大力地“介绍西洋的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学,新信仰”;另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元的文化观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巴比伦人希腊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医药学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新思潮”文化观念的特质。结合胡适关于“新思潮”的阐释,从思想文化角度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
9 . 两河流域一名源自希腊名词“美索不达米亚”,原意为“河中间的地方”,后乃用以概括了两河流域的全部平原地区。在这块神秘而奇异的古老土地上,曾孕育了太多的世界之最,无论从哪方面看,两河流域都堪称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下列属于该地区孕育的“世界之最”有(     
①楔形文字   ②太阳历   ③《吉尔伽美什》   ④卡尔纳克神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9-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两河流域相关知识时做的笔记。由此推知,当时两河流域(     

A.开始形成统一国家B.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C.农耕经济领先世界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