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埃及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国家出现于格尔塞时期(亦称涅伽达文化Ⅱ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随着私有制、阶级、等级的出现,这时在埃及形成了若干小国家。他们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这些小国家大多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农业地区。城市是王宫、神庙、政府机关所在地。王权已经形成,国王头戴红冠或白冠,手持权标。他们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还常常主持宗教祭祀仪式……在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886年),在国家统一的同时,埃及的国家机器也日益复杂化,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出现了王位世袭制。

——摘编自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末,在古希腊,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称为“城邦”,而提供避难处的地方则称为“卫城”或“高城”。城邦常策略地设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或商路附近,从而吸引来更多的移民,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城市。许多小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彼此较为隔绝,而又生气勃勃地独立不移……到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出现民主政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国家形成的特点及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其政治特点与埃及有何不同。
2022-07-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棉花本是一种在个别区域种植的农作物,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了棉花的生产销售,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材料二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3)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棉花命运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5-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世界文明的形成过程,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材料一   世界文明区域分布图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根据霓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

材料三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文明,并概括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是怎样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
2024-05-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世界上古史》

(1)阅读材料,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农耕社会的理想是自给自足,但正如古人早已意识到的,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总会缺乏这样或那样的资源,尤其是土地和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如金属、马匹、某些特定的物品等。为了获得新的土地,控制战略资源,侵略拥有这些资源但实力又不足以自卫的地区,是最为直接和经济的手段。

——摘编自《西方那块土》等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

帝国扩张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交汇、传播。

(3)观察上图,指出该帝国的名称,结合所学,说明上述观点。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新全球史》

(4)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两河流域再往东越过伊朗高原就进入到我们现在称为远东的地区(严格意义上这是西欧的概念),这一地区的大河也孕育了最初的文明,这就是与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并称为四大文明的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从文明发生的顺序上来说,远东的文明要晚一些,由于考古材料的局限和一些西方偏见,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远东的文明是受中近东的文明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目前,越来越多的材料表明,这两大文明具有原生性。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似,比如都从事农业活动,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都摸索出自己的历法,有成熟的政府管理机构。不过,它们又有各自的不同和特点。这两个文明从最早的时候到现在几乎保持一种长期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比印度文明还要明显)。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东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四大文明的共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他了解这是记叙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故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11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余年工夫,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余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