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整个世界史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约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一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被称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世界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历史转折。在中国生活着孔子与老子,形成了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互不知晓,但他们都在思考着共同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相比,不仅仅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主要是他们思考问题的一致性:“人是什么”。

——摘编自陈鸿《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

材料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为本”的朴素理念。中国的孔子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与苏格拉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传承了西周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一生虽未亲身从政,但他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以培养懂得怎样从政的专门人才。二者都认为教育对于国家兴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都强调道德教育以改善社会风气。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本国及他国、对现世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吴晨璐《从“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影响。
2022-07-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古典“人本史观”集大成者,在整个西方史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希腊神话中包含希腊人对于“人”的观念的最初思考。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戈拉,初步将哲学的视角指向了“人”。古希腊杰出医者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应更多地着眼于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征。修昔底德亲历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和战争的残酷,他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既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前人著述,也没有留存的档案、史料,因此他奔走于希腊世界多个地区实地考察,一方面多了解、多询问,另一方面将不同目击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相互印证。修昔底德在解释历史事件时,能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并认为自然界自身的运动才是导致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非神明的意志,极力地赞美人、歌颂人,才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更加可靠,铸就了其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不朽地位。

——摘编自王旭《论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人本史观”》

材料二   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先秦史书在断限,即在选择要记载的人事内容范围上比较模糊,如《尚书》大抵记载虞夏商周之事,直至春秋战国史书在断限方面则变得比较确切。《尚书》之诸多篇目简洁却不明了,集中记叙周君主、周公、召公等少数人之言语。至春秋战国,为更有效地记载历史,以被史家所认定的人主活动的时间顺序为目,同时史家开始着重于叙事,其记载的人物数量急剧增加,并且这些人物事件的分布并不是零散的,相同人物的事件分布较为集中,使读史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左传》时,更出现了“君子曰”的论史形式,编者可以在“君子曰”后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评价等,这是比“春秋笔法”更为明确的以书史的方式介入现实政治的表述方式。

——摘编自蒋迪《从人本思想的发展看先秦史书编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人本史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本思想影响下的先秦史书撰写演变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学发展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随后诞生的埃及学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源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应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人们不相信在这之前还存在过《荷马史诗》所描述的高度文明。1873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三年之后,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消亡,其原因至今仍是一团迷雾。谢里曼把大量出土文物先是带到他在雅典的住所,后赠给了柏林博物馆,二战后这些文物运到了莫斯科。

——摘编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古希腊文明2500年》

材料二   海斯、穆恩、韦兰所著《世界史》目录如下图:

第一编文明的开端第六编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十编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1渔猎时代18中世纪的生活34动荡中的欧洲
2农业时代19中世纪的政府35英国的改革
3近东的艺术和帝国20中世纪的文化36英帝国的改革
4远东和远西第七编欧洲的扩张37美国的扩张和统一
第二编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21十字军38意大利的解放和统一
5希腊城邦的兴起22古代文艺的复兴39德意志的统一
6波斯战争和雅典人的胜利23新的发明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希腊的扩张和亚历山大的征服24远方探险和贸易41东欧
第三编罗马帝国内的古典文明第八编欧洲国家和教会中的动乱第十一编白种人的负担
8罗马城邦的兴起25专制政体的复活42东方和西方
9罗马共和国的得失26新教起义43非洲的征服
10罗马帝国和希腊—罗马文明27荷兰、英国对专制政体的攻击第十二编近代文明在考验中
第四编远东的古典时代28大陆上专制政体的盛行44国际无政府状态
11印度及其圣人第九编今日文明的革命基础45第一次世界大战
12中国及其智者29美国革命46新地图和新法律
第五编从古典文明过渡到基督教文明30思想革命47战后问题,远东和近东
13回顾与前瞻31法国革命48国际联盟和国际法庭
14基督教在罗马帝国32拉丁美洲革命49和平的岁月
15来自北方的蛮族33工业革命50危机的年头
16来自东方的侵略者51第二次世界大战
17黑暗时代

——[美]海斯(C.J.Hayes)、穆恩(P.T.Moon)、韦兰(J.W.Wayland)《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谢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历史条件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撰写一部与材料二观点不同的世界史目录并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波战争中,地广人众的波斯在准备了7年后倾其国力向地狭力弱的希腊主动出击,结果反被希腊打败。如此结局引起了人们对这场战争胜败原因的探讨。古希腊的爱斯库罗斯和希罗多德认为,希腊的获胜是神力的结果,是“神的驱使总在发生作用,它使命运控制了时局”,是神嫉妒人的骄横狂妄和放纵而帮助希腊人打败了波斯人。这种观点基本代表了古希腊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近代国外学者中,有的人从文化形态论出发,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解释这场战争胜败的原因,认为代表年轻新型文明的希腊打败代表年老、腐朽近东文明的波斯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从国内来看,一般认为波斯进军希腊是侵略战争,希腊是自卫反击的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必胜。最近又有人提出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谋略思想是导致希腊胜利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振新《论政治制度对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影响》

探究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的原因,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或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的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施行改革,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掌握政权继续改革,到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出现民主政治,而斯巴达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军事化社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又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等具体形式。无论哪种政权组织形式,都具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等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特征还有如:实行比较典型的政党制、选举制、任期制、轮换制、分权与制衡制等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又都是以代议制为核心。

—摘编自刘力《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政体下政治统治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6世纪雅典和斯巴达政治体制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以近代某一国家为例阐释民主共和制。
2024-04-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休闲生活视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古希腊每年有50多个大众狂欢的节日,政府要求一个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公民,不必人人都是至善的人,公民个人的快乐和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当人的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们应依据自然法而行动。在国家层面,为全体公民提供享受休闲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城邦(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判断一个城邦政治是否修明的重要指标。在个人层面上,对休闲生活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享受休闲生活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玉芝《中西方古代社会休闲观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中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在1850年以前很多产业工人就开始享受星期六半日假。1859年据工厂视察员报道,工厂法的实行,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与此同时,工业化生产使日常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和内容。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人的收入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正是由于收入的增加,才使商业化休闲活动和新式休闲消费品得以稳步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的铁路不仅能够通往工厂或办公室,还能通往海滨和乡村,这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材料三   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不仅给人们观念带来根本的转变,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它使个体的自由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自主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日益发展的横向文化交流、融合中,将越来越形成高度文明、进步、新颖、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生活质量必将不断提高。

——摘编自刘海春《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本质、样态及未来走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对休闲生活的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休闲生活转型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影响并概括推动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区拥有的不动产和城外拥有的耕地成为城邦疆域构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为城邦之间的边界线,与之相对,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及约定等多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还存在一些也有归属悬置或者总在变更的区域。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这些疆域被称为“城外疆域”。

——摘编自张新刚《古希腊城邦疆域及其权力秩序》

材料二: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直接控制的郡县地带属于正式的国家疆域,而间接控制的羁縻区则属于疆界的模糊地带,存在争议,至于藩属国,则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疆域。由此,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国际秩序。一部中国史,便是在“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下,“差序疆域”内部不断整合,转化为“均质疆域”,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潮流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与西欧、阿拉伯、俄罗斯疆域模式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疆域形态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和中国疆域形态呈现差异的不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疆域模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文明以雅典为典型,对宇宙、自然的好奇与探索;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理性原则;政治生活的民主倾向等,特殊的希腊方式构成了其独特的文明个性。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就植根于这种个性之上,并与之相映成趣,因为理性主义和城邦政治既是希腊个性的特征,也是古希腊政治文化的核心所在,古希腊政治文化就是这两个独具异彩的核心特征派生与演进的结晶。

——摘编自董小燕、惠继红《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古希腊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赞赏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杰作至今“还继续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本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摘编自杨永升《略论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文化的促进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特征。
(2)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古希腊文化在世界历史的地位。
2023-1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主张闲暇时间以娱乐来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认为休闲是公民天经地义的一种权利,他提出了休闲比忙碌更有价值的人生观。古代雅典人从不认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勤奋的表现,他们上午忙于工作,下午就到被称为“帕列斯特拉”和“基姆纳西翁”的地方去消遣、沐浴或者锻炼。

——摘编自聂啸虎《欧洲古代休闲体育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作和休息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休闲也逐渐从随意休闲发展成为定时休闲。此外,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也逐步摆脱了宗教色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工业革命以后政府禁止和取缔了有碍社会治安的粗野娱乐,议会通过许多法案,扶持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项目;为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制定了完善的比赛规则,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在固定的场馆举行。许多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在工业革命期间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19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休闲生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的休闲观念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休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3-08-03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