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9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2022-06-20更新 | 1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英国代议制开始确立B.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022-03-25更新 | 1544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适应练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马克思曾评价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B.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C.无产阶级参与政权建设D.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利
4 . 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在向国王提供拨款时,确定了一个新的原则,那就是议会有权知道拨款的使用情况。1690~1691年,下议院频繁地为国王的特殊需要给予拨款,并且也确保了每笔资金没有被挪作他用,而议会也最终成为英国宪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说明
A.英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英国宪政模式能有效地制约国王
C.君主立宪制下的英王失去行政权D.英王可胁迫议会为其需要而拨款
5 . 有学者说:“(17世纪)英国的贵族们并不像中国封建时代的造反者……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国王达成协议,通过协议规范彼此的行为,由此而形成一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英国政治受社会契约论的影响B.加快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
C.英国政治变革中妥协性的特点D.英国政治发展中的法治传统
6 . 1688年,英国某一历史事件“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这一事件是
A.圈地运动B.“光荣革命”C.内阁制形成D.工业革命
7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是当时两国(     
A.政权有无发生更替B.社会转型有无差异
C.国力对比是否悬殊D.革命途径是否迥异
2021-05-21更新 | 318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
A.《大宪章》的颁布B.议会制度的出现
C.君主立宪制确立D.责任内阁制形成
2021-05-12更新 | 32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215年,因英格兰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英格兰王权逐渐强大B.国王不再是最高领主
C.封君封臣制遭到破坏D.国王仍是最高统治者
10 .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我国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调节经济)之权(变通),徼(开发)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欺诈与武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思想家的构想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815日)


(1)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取(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不可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美中任选一国为例,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要求认识全面,史论结合、表达通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