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第二次鸦片战争、印度国大党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中可归纳出的学习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C.血腥的资本积累D.无产阶级的斗争
2020-05-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练习(1)
2 . 甘地和孙中山分别是印度和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引领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摘编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甘地的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1年各地罢工396次,参加者60余万人,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拒缴租税和武装暴动。但是,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材料三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4月1日)


(1)根据材料一,说出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际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简要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印度共修成铁路1588英里,到1901年已是25373英里,投资总额为2.267亿英镑,仅利润每年就达600万英镑左右。……铁路把内地与沿海城市联结起来,打破了交通闭塞状态;铁路和机车的维修促使在印度建立修配厂,促进采煤业发展;使人开阔眼界,促进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增进统一观念,对打破种姓界限也起了相当作用。

电报线的架设速度加快。1860—1861年度为11093英里,1890—1891年度增加到37070英里。极大地方便了商业联系,当然也方便了英国对印度的政治控制。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印度的面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894年,印度工厂有815家(大、中、小厂都在内),平均每日使用工人数349810。交通设施有了很大进步,铁路、公路、水路已把全国各地城市紧密联结起来。1865年,印度与欧洲的第一条电报线架成,这意味着印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增强。随着大工业兴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872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8.7%,1901年增长到10.84%。1901年,全印度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24个,5—10万人的城市有42个,2—5万人的城市135个,1—2万的城市393个。

——摘编自林承节著《印度史》(第2版)


(1)概括印度殖民地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

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2)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棉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1903-1905年,伊朗粮食歉收,外贸锐减。有出国旅游癖好而囊空如洗的国王穆扎法尔丁,1900年向俄国借款240万英镑,1902年再向俄国借款100万英镑,1903年向英国借款30万英镑,而1905年又试图再向俄国借款。国王借外债出国旅游的行动,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1906年,一位在伊朗的英国人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在睡梦中觉醒。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翻地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材料一概括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亚洲觉醒”的代表性事件三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觉醒的影响。
2020-04-1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