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在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这根源于(     
A.亚洲人民反帝斗争走向联合B.亚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世界殖民体系的衰退和瓦解
2024-05-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1987年间,英国史家霍布斯鲍姆先后出版了三部世界史研究作品,构成了著名的“十九世纪三部曲”,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帝国的年代》中,他提到“所谓的‘19世纪’是指‘漫长19世纪’,也就是大约从17761914年”。他认为19世纪的“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是由富有决定性的双元突破开始,直到一战,这些特征和趋势才迎来根本性转变。故霍布斯鲍姆将18世纪中晚期发生的“双元革命”作为“漫长的19世纪”的起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其终点,这种特意“拉长”“延期”的时间断限划分,引发了全球史研究领域史无前例的密切互动,并逐渐为学界广泛接受,被称为“漫长的19世纪”。

——摘编自胡晓进《十九世纪何以成为“漫长世纪”——兼论全球史书写中的革命话语与西方中心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对应的事件,并分析其作为“漫长的19世纪”起点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漫长的19世纪”这一世界史概念。
2024-05-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印度兵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悲惨的流血事件,但两者都未能给欧洲霸权以有力的挑战,因为它们实质上都是消极的造反,只图用武力赶走令人憎恶的欧洲人,以恢复以往的美好岁月。这显然是空想,是注定要失败的;这种方法既不能赶走西方列强,也不能阻止它们的入侵。西方的军事力量和西方经济事业的活力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当诸土著民族开始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以便运用这些东西来反对西方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针对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谈谈你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的力量
2024-04-28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世界史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903年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08年

印度孟买工人反英政治总罢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22年

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60年“非洲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新政1991年苏联解体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45年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立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根据上表,选取三个及以上事件,围绕20世纪的世界史,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就该主题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列宁高度评价了亚洲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意义,认为亚洲的觉醒是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由此可知,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       )
A.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促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加剧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2024-03-07更新 | 622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以上历史图片,从中任选三张及以上的图片,并找到一个主题,将三张图片的内容加以串联和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选择哪幅图片,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图片是《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的部分插图,当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某同学以此为素材开展历史探究活动。


(1)请按一定的逻辑把以上的图片分为三组,并为每组图片拟定一个探究主题。
(2)请任选一组图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阐述主题与所选图片的关联。(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0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调研)历史试题
9 .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发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以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这些风暴”(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3-04-21更新 | 1186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简述“亚洲觉醒”的四大特点
2023-04-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交流与冲突-【口袋书】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