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非战公约》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康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为经济顾问随英国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和会的条约审议工作,由于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不满,他愤然离去并称签订该条约是人类文明史上“由一群残忍的胜利者做出的最邪恶的事情”。《凡尔赛和约》既没有规定任何恢复欧洲经济的具体措施,也没有鼓励德国如何成为一个友好国家,甚至对因战败而解体的传统帝国中的独立新生国家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安排。相反,由于英法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极端敌视共产主义,他们对苏维埃俄国采取了经济惩罚、军事围剿和外交孤立等政策。

——摘编自王黎《凯恩斯论战后欧洲和平的启示》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资源掠夺,强征众多人口充当炮灰,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以非洲为例,战时苏丹对英国的谷物出口量增加20倍,法国专设“保卫国家殖民地生产利用局”,以“调查殖民地产品的供应”。同时忙于战争的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商品输出明显减少,经济控制有所放松,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这样,基本上在19191927年左右,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再度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汹涌浪潮。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凡尔赛和约》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背景。
2023-07-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少人士便呼吁尽快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平“十四点原则”中明确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家联盟”。19201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积极鼓吹创建国联的美国始终没有参加这一组织。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34月,罗斯福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的。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1945年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总统,他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2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设想“世界蓝图”的主要因素。
2022-07-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国度。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1917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参战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之后,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两国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宫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一战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 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 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 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1922年,美、日、英、法、中等九国组成了“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委员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世纪将是太平洋时代”的说法盛行一时。19256月,美国邀请澳、加、中、日等环太平洋国家、地区代表在檀香山成立“太平洋国际学会”,以定期讨论移民、外交、经济、种族、文化等问题。学会经费除会员国捐助外,还有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每年5万美元的资助。同年8月,余日章等人在上海成立“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分会”,掀起了第一次“太平洋热”,并在“太平洋国际协会”的资助下,相继出版了《满洲问题《在华外侨之地位》《上海租界问题》《中国经济建设中之财政》《太平洋问题之过去、现在与将来》等。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GDP跃居世界第二位,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继日本后成为亚洲的“新兴工业经济体”。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在维持日美合作体制的同时,必须联合澳、新、东盟等太平洋国家,建立一个“太平洋共同体”,此后,美、韩、澳等环·太平洋国家和英、法、意等西欧国家也纷纷开展与太平洋相关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太平洋热”在国内掀起热潮,学者周谷城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以长期研究“太平洋自然科学史和中国海洋科学史”“太平洋人类史”“太平洋经济史”“太平洋社会史”等十个内容。该学会指出:“太平洋在世界事务中的支配地位日趋显著,与我国建设事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开展对于太平洋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为从事太平洋研究的广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迫切任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红菊《20世纪我国的两次“太平洋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太平洋热”兴起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20~3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我国“太平洋”热的异同。
2024-05-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2024-05-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因此,通过一战“已经得到一切——甚至比一切更多”的英国打算通过避战求和,以维护本国的既得利益。自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和社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内,使得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内向性”,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更加深了这种倾向。当时的财政大臣尼维尔·张伯伦惊呼:“危机一个接一个地向我们袭来。”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于绝大多数英国人来说,维护和平主义意味着避免任何导致战争的政策”。这种思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影响和作用着政府。

——摘编自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材料二   1939年3月14日,在希特勒的导演下,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宣布“独立”。第二天,德军就占领了捷克地区。3月18日,英法两国政府在国内舆论压力下,向德国提出抗议,纳粹政府轻蔑的予以拒绝。慕尼黑协定不仅导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而且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动摇了东南欧小国对英法的信任,削弱了潜在的反法西斯力量。由于从苏台德危机到签订慕尼黑协定,苏联一直被排挤在外,以及法国废弃了《法苏互助条约》,这一切都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为后来的苏英法谈判造成了心理障碍。

——摘编自洪聚堂《慕尼黑协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台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10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摘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 50—60年代美苏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2023-07-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