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表为国联与联合国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

国际联盟联合国
时间1920-19461945年迄今
倡导者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总统罗斯福
总部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
相同点都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为防止世界大战再度发生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而创立
不同点美、苏等强国未加入。日、德等军事强国虽然加入,但日后撤出所有军事强国开始就加入,且加入后很少有退出的国家
没有武力约束可以用武力干预,约束力较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取代国联的必然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国联和联合国中的地位有何相同又有何明显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4高一下·湖南娄底·学业考试
2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到1900年时)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二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中“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具体是指哪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到来的根源。
(2)材料二具体反映的是什么战争,对二战进程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2024-05-19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03
3 . 时人评价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A.激化各国矛盾B.体现平等协商
C.被大国所操纵D.孕育战争危机
2024-05-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国联创办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参议院以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却使美国承担义务,损害主权利益为借口,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经签字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参加国联。这表明(     
A.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国家B.总统是美国权力的中心
C.美国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D.一战美国没有获得好处
2024-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1月12日,法国提出组织200万军队武装干涉俄国,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提议,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1919年2月4日,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同意在巴黎和会期间停止军事行动,同意研究沙皇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债务的偿付问题。这表明,苏俄(       
A.避免了协约国的武装入侵B.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成为国联的重要组成力量D.在巴黎和会起了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2024-02-2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8 .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进行判断,下列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英国战败割让了部分领土B.俄国在一战后被瓦解
C.波兰是战后新成立的国家D.战后重划了德国疆界
2023-09-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6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既有宣扬基督“爱、拯救和履行”精神为主的基督教和平主义,也有注重人的价值观的人道和平主义和重视个人利益的功利和平主义,又有赞同国际仲裁的国际和平主义的和平主义和强调“穷人”问题的宗教社会主义的和平主义。据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A.丧失经济霸主地位B.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C.战争导致精神危机D.绥靖政策得到认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