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英国基于对战后欧洲力量的估计和传统均势外交的考虑,选择了“扶德抑法”的政策,从而倾向于否定凡尔赛体系,并逐步损害之;法国则是坚定地主张对德严厉惩罚。这反映出(       
A.欧洲分裂局面形成B.凡尔赛体系的强权特征
C.合约无法维持和平D.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2023-09-07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条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

第六条前项移交之公产,不得向中国政府要求偿价。但为日本官厅所购置、建造者及前属德国官厅所有经日本增修者,中国政府应按照日本政府所用之实费给还正当并公平之成数,但以除去折旧:估计现值为原则。……

第九条日本军队、包括宪兵在内,现驻沿青岛、济南铁路及其支线者,应于中国派遣警队或军队接防铁路时,立即撤退。……

第十二条本条约实施时,青岛海关应即完全为中国海关之一部分。……

第十四条日本应将青岛济南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产业,包括码头、货栈及他项同等产业等项,移交中国。……

《附约》第三条青岛海关中国政府声明,训令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准许在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内之日本商人,得用日本文字与青岛海关接洽事务;并于选用青岛海关适宜职员时酌加考量,俾于该海关任用规则范围内兼顾青岛商务各种之需要。……

——摘自《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山东悬案”是如何形成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悬案”的处理给中国、美国.日本带来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这种形式,取代了过去那种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说到底,这种制度对殖民地来说只不过是“才离狼窝,又入虎口”。因此,列宁尖锐地指出这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材料所指是(     
A.全体一致原则B.委任统治制度C.大国一致原则D.民族觉醒意识
4 . 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当时出版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局势的变化


(1)据图1、图2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2)据图3分析欧洲局势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3)总结近代以来影响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在各地正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被成功地设法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不仅从欧洲历史的角度、而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都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而引人注目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99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六年的“二战”终于结束。这场战争使世界经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它留给全人类的是无比巨大的创伤和破坏。美国在战争中损失不算太大,194510月在美国纽约成立了联合国。虽然成员国不断增多,但在其成立初实际上为英国所操纵。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优势依然得以保持。苏联实力虽遭到削弱,但仍得以保存,成为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先后上台执政进行改革,特剧是在勃烈日涅夫缓和战略和霸权主义的维护下,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

——摘编自韩德芹《浅析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使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明显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上,经过艰难谈判,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及列强间矛盾,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主要内容有:胶州德国旧租借界地交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中国赎回胶济铁路等。

——摘编自吴正俊《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始末》

材料二   1943年11月23日,中关英三国代表团举行首次会议,起草《开罗宣言》。供罗斯福审阅的宣言草案初稿提到:“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26日在三方官员对宣言草案的讨论中,中方代表据理力争,要求更明确地规定日本归还其所窃取的所有中国领土。经过修改,宣言改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这一影响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就此诞生。

——摘编自田晓航、王蕾《(开罗宣言)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开罗宣言》能够签署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开罗宣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国际联盟将裁军问题纳入了高级国际政治的殿堂,置于国际社会的透明监督之下;国联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直接或间接处理了30多起国际争端;通过决议,国际联盟成立毒品问题顾问委员会,推动各国执行禁止贩卖毒品的《海牙公约》。材料说明当时(     
A.国际政治新秩序得到确立B.各国和解的障碍已经被消除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D.国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0 .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列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2019-03-29更新 | 509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