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1-09-27更新 | 475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4年,英美筹划成立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国际赔款委员会,制订“道威斯计划”,将原来作为战争罪责的赔款变成一纸商业合同,德国以各种理由仅支付11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这一计划(     
A.便于德国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B.平复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C.体现了美英对世界霸权的争夺D.加速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2023-11-11更新 | 37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考历史模拟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A.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
C.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D.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2024-01-23更新 | 392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理!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2017-04-17更新 | 1990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022-07-05更新 | 516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当前实现持久和平应该关注的问题。
7 . 全球治理体系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为前提和基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合作为导向,扩大各国利益的共同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参与全球治理则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将维护自身的国家主导权与优越的国际地位置于首要地位。中国强调各国主权平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美国更多地强调本国的主导作用,追求自身在国际制度中的优势地位。中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参与全球治理进程,随后逐渐扩展到网络和太空等新兴领域。美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领导者,参与面极广。两国进行过有效合作,但中国主张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美国则更加偏好单边主义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注重世界的整体性和全球公益,强调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考虑问题,重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统筹协调。美国的全球治理战略服从于国家治理需要,更加内向化,倾向本国国内事务。

——摘编自吴志成、李颖《中美全球治理战略比较》

材料二   自一战以来,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先后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颜体系、雅尔塔体系以及后冷战格局三次重大转变。这些全球治理体系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深受资本逻辑和权力政治的驱使,是一种典型的霸权政治和均势秩序支配下的全球治理体系。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基本上摒弃了殖民掠夺的血腥手段,提倡“平等”“合作”“共治”等理念,赋予每个参与主体公平“发声”的权利,但这只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形式和手段而已,这完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完全是建立在大国之间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当今世界的全球治理体系本质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排他性的“单边治理”体系或“西方治理”体系,全球治理体系正日益暴露出世界权力结构深刻重塑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严重缺失的主体性矛盾和缺陷。

——摘编自殷文贵《批判与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及其变革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两国全球治理战略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变化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11-04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D.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022-08-03更新 | 320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慷慨陈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采取紧急措施,动员全美人民踊跃参军和支援欧洲协约国前线作战。随后,美国成立行之有效的后勤机构和庞大的后勤供应体系,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建立起一套国内战争动员体制,为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美国远征军体制是一个由陆海空三军为一体的综合作战体系,是现代意义上的首次联合作战。美国海军完成了反潜作战、远洋护航、运输部队、炮火支援等任务。同时,空军参加了警戒侦察、战略轰炸以及配合地面的部队发动攻击等。美国远征军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进攻战役,进行了历史上首次争夺制空权的航空兵作战,这都促使美国军事力量的空前发展。美国远征军为欧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逆转了敌对双方的实力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加速倾向了协约国。这种远征军体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的历次海外战争中不断完善成熟。

——摘编自曹月勇等《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基础:国内战争动员体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远征军体制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20世纪“欧洲观念”的变迁情况

15世纪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成为天主教的强劲对手。“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将“欧洲”概念与“基督教世界”等同的用法也流行起来。
16世纪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无情征服。在这种征服过程中欧洲人建立起了对自己文明的优越性的确认,由此产生了两极化的思维方或即“文明的欧洲人”与“不文明的蛮族”。
17世纪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世界”发生了分裂,"基督教世界"的概念在使用上相对减少,“欧洲"概念的使用则渐趋增多。并且“欧洲"与“文明”开始在观念上被等同起来。
18世纪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
19世纪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欧洲中心论”思想盛行,欧洲的现代文明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杆。
20世纪初“欧洲悲观主义”思想出现,欧洲文明进步观受到了社会强烈质疑。“泛欧运动"等欧洲统一思想盛行,白里安提出了“欧洲联盟"计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洲观念”演化出了新的话语,其中之一便是“欧洲认同”的观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洲认同问题已成为欧洲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而对"欧洲认同”的探讨与欧洲公民权,欧盟完政、欧洲社会模式,欧盟东扩、欧洲移民等重要问题产生了关联。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以上信息,就“欧洲观念”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