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美国通过贷款方式转嫁经济危机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动摇D.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向美苏两极转变
2022-01-18更新 | 469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北京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2016-11-27更新 | 1068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二中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同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宣布退位,逃往荷兰。当时的德国皇帝是
A.威廉一世B.威廉二世C.威廉三世D.查理一世
2022-05-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从以下漫画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情况B.一战后欧美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C.华盛顿体系下欧美列强的矛盾D.美国最终攫取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024-05-1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和争夺殖民地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2021-04-23更新 | 27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7 . 《全球通史》说:“14年以前,欧洲己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2016-11-27更新 | 65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三轮冲刺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本身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两幅历史图片的对比就形成了发现历史信息的“趣味”。



请从上面的两幅历史图片中合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主题或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要求:主题或观点明确,运用史实准确无误,结构和思路清楚)
9 . 巴黎和会上主张保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是
A.美国总统B.英国首相C.法国总理D.意大利首相
2021-02-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2018-01-24更新 | 41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