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表为国联与联合国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

国际联盟联合国
时间1920-19461945年迄今
倡导者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总统罗斯福
总部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
相同点都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为防止世界大战再度发生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而创立
不同点美、苏等强国未加入。日、德等军事强国虽然加入,但日后撤出所有军事强国开始就加入,且加入后很少有退出的国家
没有武力约束可以用武力干预,约束力较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取代国联的必然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国联和联合国中的地位有何相同又有何明显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 . 20世纪30年代,欧洲建立了一系列同盟体系(如下表)。这些同盟体系(     
时间名称参加国
1933年小协约国公约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1934年巴尔干协商公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
1935年苏法和苏捷联盟互助条约苏联、法国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
1936年“柏林-罗马轴心”德国、意大利
1939年德意军事同盟德国、意大利
1939年英法商定战时互助英国、法国
1939年英法提供保证的国家罗马尼亚、波兰、希腊、土耳其
1939年英波互助协定英国、波兰
A.反映了日益加剧的安全危机B.团结了反轴心国的国际力量
C.完善了欧洲大陆的安全体系D.调整了列强在东南欧的利益
2024-05-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演讲:“现在,我们的世界黄金盈余……从这时起,提供贷款和帮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和平的大企业,就成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为世界提供大量财政支持,但谁支持的,谁就应认识它,并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来管理它。”威尔逊意在(     
A.体现大国担当维护和平B.构建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
C.全球扩张追求霸权利益D.输出美国特色的意识形态
2024-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联创办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参议院以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却使美国承担义务,损害主权利益为借口,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经签字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参加国联。这表明(     
A.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国家B.总统是美国权力的中心
C.美国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D.一战美国没有获得好处
2024-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1月12日,法国提出组织200万军队武装干涉俄国,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提议,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1919年2月4日,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同意在巴黎和会期间停止军事行动,同意研究沙皇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债务的偿付问题。这表明,苏俄(       
A.避免了协约国的武装入侵B.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成为国联的重要组成力量D.在巴黎和会起了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1 年的国联大会通过对《国际联盟盟约》第 16 条的解释决议,强调违约国的单方 行动并不构成战争,只给予其他会员国经济制裁违约国的权利;断定违约情事是否发生,乃 各个会员国自己之事。 这一解释决议主要反映了国联(     
A.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B.违背了国际法的精神
C.无法有效遏制侵略战争D.和平地解决了国际争端
2023-05-18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后新秩序的构想与实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传统欧洲中心之外的这两个侧翼新兴大国就提出了重塑世界秩序的方案。

一个是列宁所倡导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政策:十月革命后,出于对新政权的巩固以及打破已经形成的外交上孤立的被动局面,苏维埃政府提出并奉行其富有创见的和平共处政策,明确提出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这代表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规范准则,为争取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以及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另一个就是威尔逊为抵消苏俄影响而提出的以国际联盟取代均势外交的构想:“我们应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威尔逊认为:“美国政府认为它有权利参加关于这些租让权的地位的任何讨论,不仅由于美国公民现有既得利益,而且还因为,公平的对待这些租让权对美国政府所关心的一般原则的开始运用是必要的。”

——摘编自刘波《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的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以“一战后新秩序的构想与实践”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7-2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泰勒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难以与循序渐进的理性文明相协调。20世纪的文明人在野蛮性方面超过了早期所有的野蛮人,而且,他们的文明之优点:组织、机械技术和自我牺牲精神,使得战争的野蛮性更加骇人听闻。欧洲文明已经被天平称过。并且发现是不足的。”该观点意在说明
A.对欧洲文明成果产生怀疑B.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破坏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优越性D.否定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