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A.远东局势步入缓和阶段B.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D.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2年华盛顿会议刚结束,日本军部便在帝国国防计划中将美国列为假想敌,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而美国也在1924年制定针对性方案,实战性更强。在这种氛围下,国联几次裁军努力都无果而终。这说明(     
A.美日争夺的焦点已经转移B.美国放弃“门罗主义”
C.“全体一致”的原则失效D.亚太地区不稳定性增强
3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联规定对侵略者可实行制裁,却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它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材料表明国联(     
A.采用了“大国一致”的原则B.旨在维护各国的平等地位
C.沦为了美国操纵事务的工具D.无法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反映了《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慕尼黑3万多民众举行了抗议示威的情景。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条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上述现象(     

   

A.揭示出德国战败的社会原因B.为德国法西斯上台埋下隐患
C.加剧了德国内部的社会分裂D.说明条约受到国际社会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派出的是熟谙国际法则和国际惯例的职业外交官。他们在会上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不但改变了过去“始争终让”的弱国形象,而且也奠定了以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开展“均势多边外交”的基础。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政府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权益和相关利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外交战略的成功。这表明北洋政府(     
A.继续维持传统的宗藩体系外交B.开展与国际外交接轨的现代外交
C.彻底废除了过去的不平等条约D.维护了在均势外交中的平等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922年英国人创作的漫画《日本怨恨华盛顿的阻碍》。图中数字(从左至右)分别代表华盛顿会议上所规定的英国、美国、日本的海军舰艇吨位比例。“日本怨恨华盛顿”主要缘于(     

A.美日争夺制海权日益激烈B.英美联合压制日本军力
C.英国海上优势被美国取代D.美国打破传统国际秩序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土耳其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国家纷纷出现;战胜国列强表面上依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边界问题,但实际上却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划分。这些现象客观上()
A.催生了许多新的民族问题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世界市场正式确立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些西方政客、学者完全否定一战时期中国的存在,对中国对一战的贡献置若罔闻。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宣称一战时“中国既没有花费一个先令,也没有一兵一卒”。但这些偏见无法否认中国对一战的贡献。从大战伊始,两度要求参战、“以工代兵”政策、对德奥宣战到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都是抹不去的事实。这一时期,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主动采取外交手段,首次表达了要求平等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进步之举。

为寻求参战机会、列席和平会议、走向世界,“外交政策群体”绞尽脑汁,面对两度要求参战遭拒,中国提出了创造性战略“以工代兵”。华工出洋计划成为国际意识觉醒、国家认同寻求的新手段。总体来说,中国参战是理性的选择。虽事事不顺,但没有阻止住中国的步伐。“参加欧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到积极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北京政府的后期积极外交可说由此发端”,欧战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踏板,战后的和平会议被国人寄予厚望,对国家认同的寻求又一次如此强烈。

——摘编自刘桂海、唐延超《一战时期的中国:国家认同的寻求与国际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指出对中国对一战贡献的认识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022-11-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