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缩影: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材料   安特卫普“中奥”的动向始于1912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柏林第六届现代奥运会被迫停办。战后,被战争中断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废墟中再生。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美国向组委会提供一批军用物资,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典也都先后向安特卫普的组委会提供了物质援助,荷兰干脆开来一艘大船,停泊在安特卫普港,供运动员住宿。出于安抚战争创伤的心理需求,这届奥运会的仪式感格外强烈。图1、图2分别为本次奥运会的宣传海报和第一次升起的奥林匹克旗,下表为本届奥运会的最终结果。

名次国家金牌银牌铜牌总数
1美国41272795
2瑞典19202564
3英国16151344
4芬兰1510934
5比利时14111136

——据南方周末《安特卫普:五环旗第一次升起》等整理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解释安特卫普奥运会是当时世界的缩影?概括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国联与联合国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

国际联盟联合国
时间1920-19461945年迄今
倡导者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总统罗斯福
总部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
相同点都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为防止世界大战再度发生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而创立
不同点美、苏等强国未加入。日、德等军事强国虽然加入,但日后撤出所有军事强国开始就加入,且加入后很少有退出的国家
没有武力约束可以用武力干预,约束力较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取代国联的必然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国联和联合国中的地位有何相同又有何明显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3 . 一战后,美国大力扶植德国,如1929年推出“杨格计划”,为德国停付赔款扫清了道路;在20年代美国在德国的投资占外国投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基于(     
A.德国痛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制约苏联
C.钳制英法D.在欧洲推行“均势政策”,称霸世界
2024-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北极圈内邻近挪威的斯瓦巴德群岛,之后该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不断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在国际联盟积极倡导下,18个国家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规定挪威享有该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享有自由进出、居住以及开采矿产等权益。这反映了(     
A.国际联盟权威性加强B.北极资源开发实现和平共享
C.国际协调机制的发展D.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国际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2024-02-2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1917年美国制造的“华盛顿”号战列舰。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各国停工的战列舰必须在条约委员会的监督下拆毁或者保证其处于不可再建成的状态,而且不准授予其他国家,这样,1924年11月26日,“华盛顿”号被击沉。“华盛顿”号的被击沉说明(     

A.战后欧洲统治秩序趋向稳定B.国际联盟有效的制止了战争
C.限制军备竞赛成为国际共识D.和平主义成为世界主要思潮
2024-02-2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1919年8月30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记者凯里·奥尔发表于该报的漫画《后视图》。漫画意在揭示(     

漫画中威尔逊正在指挥合唱“持久和平”(EverlastingPeace),而合唱团成员的裤兜里都藏着左轮手枪,自左往右合唱团成员枪柄上分别写有:日本院觎亚太(Pacific Control);英国关注海权(BritishFleet);法国重提美法同盟(FrancoAmericanAlliance);意大利期待领土扩张(GreaterIaly)
A.国联难以促成世界和平B.列强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实力强弱决定国际格局D.美国无力担当世界领袖
8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到达巴黎时,受到了巴黎民众的狂热欢迎。当时一家报纸撰文指出,对巴黎民众来说,能够目睹一位被他们以及欧洲的绝大多数被压迫者视为“当今天头号仁义之人”的伟人,乃是一种“无上的荣光”。这一现象在客观上反映出(     
A.欧洲对和平和民族自决的渴望B.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欧洲把和平的希望寄托于美国D.美国欺骗宣传为其插足欧洲事务铺平道路
2023-12-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现代学者霍布斯鲍姆(1917—201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有如下论述:(一战是)西方文明崩溃的起点……只有冷战结束之时,我们才能最终把一战的结果抛到身后。其主要依据应包括(     
A.欧洲“大陆均势”被打破B.战后悲观主义情绪弥漫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阵营对抗带来深重灾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