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关于《凡尔赛和约》的部分观点。这些观点共同认为,《凡尔赛和约》(     
人物观点
美国《民族》杂志编辑维拉德《凡尔赛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姌和文件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的更坏”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贩卖”,并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A.难以长久维持世界和平B.加剧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C.成为二战爆发的导火索D.未能改变旧的世界秩序
2024-05-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发生了严重的难民危机。据统计,截至1915年12月,有200多万难民被列车带到了东方,而整个一战期间,俄国难民数量至少在500万以上。难民的大规模流动给俄国造成了严重的治理困境,工人罢工、农民骚乱、士兵哗变此起彼伏。这一现象(     
A.加剧了俄国社会危机B.表明资产阶级政府失去民心
C.导致了俄国退出一战D.说明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颁布“1921年紧急关税法”,在提高关税的同时还制定了有关反倾销的规定,对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制造额外障碍。这(     
A.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B.加强了美国社会的凝聚力
C.推动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D.贯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24-05-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是一张反映1923年德国街头的照片,照片中卖报的小贩用洗衣篮子装收到的纸币。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用于论证(     

A.一战后德国民众的生活恶化B.工业化拉大了德国贫富差距
C.大萧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D.大众传媒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4-04-18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德国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法国坚持德国应严格遵守《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英国有条件地接受德国的要求。同年12月,会议达成协议,德国应在为一切国家提供安全的体系中享有平等权利。此次裁军大会(     
A.折射出国际体系的脆弱性B.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持久和平
C.维护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D.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024-04-06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6年英国政府所公布的《贝尔福报告》称:英国(本土居民)与自治领(居民)虽然同为国王的臣民并作为英联邦成员自由连结为一体,但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反映出,一战后的英国(       
A.接受了民族自决原则B.殖民统治走向衰落
C.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D.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9 年 5 月 12 日,德国国民议会讨论是否接受《凡尔赛和约》时,参加会议的所有党派从未有过的空前一致反对批准;在和约签字之日,德国各右翼报纸在第一版都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框。这反映出(     
A.大国间矛盾无法调和B.德国战败已不可避免
C.新国际秩序潜在隐患D.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
2024-03-09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7年9月,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发表《进化新知》(见图)。其寓意(     
政治协会毕林普放授的数动性发现:

A.欧洲强权政治色彩淡化B.国联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微弱
C.战后德国负担日益沉重D.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公开践踏他们曾经宣称过的每个民族都有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的诺言。英国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即使是在承认美国黑人或南爱尔兰在权利方面最微小的进步都被认为是不明智的。”这表明一战后(     
A.西方国家维护传统殖民体系B.非殖民化运动成为国际潮流
C.殖民主义势力试图卷土重来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
2024-02-22更新 | 39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